随着寒潮袭来,气温逐渐下降
流感高发季节也到来了
有哪些关于流感防治的误区?
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
一起来看看↓
这些关于防治流感的说法靠谱吗?
▶流感不吃药,扛一扛就能好?
所谓“抗一抗就能好”的说法并不靠谱。青壮年感染流感后,如果体温持续不退,同时出现咳嗽、咳黄痰等症状,可能也要去医院就诊。部分患者会合并细菌感染等其他感染,这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多吃含维C的食物能防住流感?
维生素C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而言,补充维生素C(200—1000毫克/天)可能具有辅助治疗感冒的作用。但对普通人群而言,常规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来预防感冒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板蓝根对预防流感有奇效?
板蓝根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流感症状,但目前没有它能抑制病毒复制的循证医学证据。
普通感冒和流感有何不同?
普通感冒无明显季节性,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引起,临床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和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为主,可能无发热或只有轻度发热,较少出现并发症。
流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冬春季节高发,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头痛、乏力和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较轻,部分高危人群可能会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以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吗?
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快,每年流行的毒株都可能不同,且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水平会在体内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以确保接种者获得针对当年流行毒株的最新保护。
接种流感疫苗不但可以起到较好的自身预防效果,还能更好地建立免疫屏障,预防流感在全人群中的传播。
我国流感流行期通常出现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发生重症的风险。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抗体可达到保护性水平,因此尽早接种非常关键。
流感疫苗的最优保护期一般为6—8个月,之后特异性免疫力虽会开始衰减,但仍对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有免疫效力,因此提早1—2月接种对预防效果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若在流行季来临前未完成接种,整个流行季也可以接种。
哪些人群需要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明确推荐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接种。
以下人群更要尽早安排疫苗接种: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
●6月龄以上婴幼儿和儿童
●重点机构或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护理机构、福利院等工作人员,以及6个月以下婴儿的家人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分为三价疫苗、四价疫苗。“三价”“四价”流感疫苗中的“价”主要指疫苗可以预防的流感病毒型别,如甲型H1N1、H3N2和乙型Victoria病毒等。从生产工艺看,流感疫苗又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目前灭活疫苗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减毒活疫苗则采用了鼻喷方式。
●三价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人群接种;
●三价减毒活疫苗可用于3—17岁人群接种;
●四价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人群接种。
疫苗接种必须由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承担。接种单位常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综合医院。可就近、就便选择接种单位前往接种。
儿童患流感后如何应对?
▶儿童患流感会有什么症状?
儿童患流感后,消化道症状相对比较重,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是首发症状,先出现恶心呕吐,而不是先出现高热寒战的呼吸道症状。
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流感症状相对不典型,甚至体温不高,但如果出现呼吸暂停、嗜睡、不吃奶等症状,也要警惕患上流感。
▶有专门治疗儿童流感的药物吗?
2024年12月发布的最新版《儿童流感诊疗及预防指南》中就明确,目前我国获批临床使用的儿童流感用药,只有两类四种药。
一类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一类是RNA聚合酶抑制剂,玛巴洛沙韦,其他的药物儿童都不能使用。
全年龄段儿童可以使用的药物就是奥司他韦,早产儿也可以使用。其他药都是有年龄限制的,比如,玛巴洛沙韦5岁以上可以使用。
预防流感关键做好这几点
▶做好个人防护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公共场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
▶加强健康监测
加强对老年人和幼童的日常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视情况及时就医,遵医嘱科学安全用药。
▶尽快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对人群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
上一篇:南渡江水润琼州
下一篇:临期食品不能存在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