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冷,很多人开始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尤其是中老年人和血脂偏高的人群。毕竟他汀药在控制胆固醇、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效果确实不错,但医生提醒,吃他汀也有四个隐患,尤其在冬天更容易出现问题,必须注意。
很多人可能以为只要按时吃药就安全,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尤其是体质差、肝肾功能稍弱或者有慢性疾病的人,风险可能被忽视。
首先要关注的是肌肉酸痛和肌肉损伤的风险。你说,平时吃他汀的人大多数都知道可能会有轻微酸痛,但殊不知,天气冷的时候,这种风险会增加。
医学研究显示,寒冷环境下,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慢,加上他汀可能对肌肉细胞有一定影响,肌肉酸痛、无力甚至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率比温暖季节高出近30%。在笔者看来,这一点很多人容易忽略。
尤其是老年人,肌肉本身就比年轻人脆弱,如果出现持续性酸痛、抬腿困难或者尿色异常发深,这可能是肌肉受损的信号。换句话说,肌肉疼痛不能简单当作劳累或天气冷,更不能随便停药,必须去医院做肌酸激酶等相关检查。
其次,是肝功能异常的风险。他汀类药物代谢主要依赖肝脏,而寒冷季节,人的代谢水平会有所下降,再加上节日高油高脂饮食频繁,肝脏负担明显增加。
临床数据显示,长期服用他汀的人中约有5%~10%会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而冬季这一比例可能进一步上升。肝功能异常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会感到疲倦、食欲下降、右上腹隐痛。
如果继续忽略,可能发展为严重肝损伤。因此,吃他汀的人尤其要在冬天关注肝功能检查,哪怕是没有症状,也最好每3到6个月做一次血液检查。
再者,血糖升高的隐患也不能忽视。虽然他汀药主要是降脂,但研究发现,它可能轻微增加血糖水平。近期一项涉及超过12万名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
长期服用他汀的人群中,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比未使用者高出9%~12%,尤其是体重偏重或者本身血糖偏高的人。你说,这其实不夸张,很多老年人冬天活动量减少、饮食油腻,如果再加上他汀药物的微小影响,血糖很容易被推高。
笔者认为,糖尿病前期或者血糖略高的人群,必须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同时和医生沟通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或饮食方案。
最后,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冬天更容易引发问题。寒冷季节很多人会同时吃感冒药、止咳药或者中成药,而部分药物会影响他汀的代谢,增加副作用风险。
例如,部分抗真菌药、抗生素以及部分心血管药物,可能抑制肝脏代谢酶,使血液中他汀浓度升高,从而增加肌肉损伤或者肝损伤风险。
临床数据显示,合并用药的患者发生严重肌病的概率比单独服用他汀高出近三倍。换句话说,吃药不能盲目,不仅要按医嘱吃他汀,还要告诉医生自己同时在用哪些药物,避免隐性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生活细节容易被忽视。寒冷季节活动量减少,血液循环变慢,如果长期坐着或者不注意保暖,会加重肌肉酸痛和血管负担。
同时,冬季很多人偏爱高脂、高热量饮食,这会增加肝脏负担,也可能让他汀药物的副作用更明显。总的来说,吃他汀并不是简单按时吃药就完事了,而是需要结合生活方式和季节特点去管理风险。
比如,保持适量运动、饮食清淡、避免过量饮酒、注意保暖、按时监测血脂和肝功能,这些都是必要措施。
换句话说,冬天吃他汀的人,必须对自己身体的变化保持敏感。肌肉酸痛、尿色异常、右上腹不适、极度疲倦、血糖波动、药物同时使用,这些都是信号。
尤其是四个主要隐患——肌肉损伤、肝功能异常、血糖升高、药物相互作用,绝不能掉以轻心。很多人以为吃他汀很安全,尤其在冬天忙于节日应酬或者减少运动,容易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
笔者在整理临床经验时发现,绝大多数因他汀药物副作用入院的案例,其共同点是忽略了早期警示信号。
总而言之,冬天吃他汀的人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一是监测肌肉酸痛和尿色变化;二是定期做肝功能检查,尤其是节日期间饮食油腻时;三是关注血糖变化,尤其是本身血糖偏高的人。
四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任何新增药物都要告诉医生。换句话说,吃药不仅仅是按时吃,而是要把日常管理和定期检查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既控制血脂又降低副作用风险。
在笔者看来,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些提醒有点小题大做,但数据和临床案例都证明,忽略冬季特殊风险,轻则肌肉损伤、血糖升高,重则肝损伤甚至住院。
因此,冬天服用他汀的人群务必增强警觉,结合生活习惯和医生指导,科学用药。你说,冬天身体抵抗力下降,血液循环慢,吃药管理更不能松懈,这点必须引起重视。
总的来说,他汀药物虽然是护心护血管的好帮手,但关注肌肉、肝功能、血糖和药物相互作用,这四点隐患,才能真正保障安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他汀药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陈翔,刘晓琦,杨敏.1例冠心病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他汀药的病例分析[J].海峡药学,2018,30(05):27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