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看我,多少年没感冒过,身板杠杠的!”68岁的王大爷总是这样自豪地在小区遛弯时“炫耀”自己的身体,甚至建议邻居们多向他学习。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几个月前,王大爷突然因胃胀不适住院检查,竟查出了早期胃癌。家里人既震惊又不解:“这么多年都不感冒,怎么身体反倒出了大问题?”
在网络上,也流传着一句让人后背发凉的话,“长期不感冒,可能免疫力差,还更容易得癌!”

这是真的吗?感冒,真的和癌症、免疫力有关系吗?不感冒是身体太好,还是提醒我们健康的“警号”?长期不感冒的人,究竟更健康还是更危险?尤其是第二点,很多人都没意识到。今天我们就来深挖真相,带你破解感冒与免疫背后的科学“玄机”。
感冒的真相:免疫力强才更容易“感冒”?
很多人以为,不感冒就是免疫力强,而那些一到换季就感冒的,反而是“体弱多病”。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恰恰相反!
医学研究发现,感冒是人体免疫系统面对病毒入侵时的正常反应。当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进攻呼吸道,免疫细胞识别并对抗,常见的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正是免疫系统“开战”的信号。
研究数据显示,普通成年人平均每年会感冒2-5次,孩子甚至更多。

如果几年都不感冒,并不等于免疫系统“天下无敌”,相反,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统反应迟钝,错过了“打一场小仗,保一场大安”的机会。
有专家指出,当免疫系统长期缺乏激活,既不“报警”,也不“治理”,反而可能为更严重的健康威胁埋下隐患。
为什么“长期不感冒”反而未必好?解读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与哈佛大学的免疫研究指出,免疫系统需要定期“演练”,如果太“闲”,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如早期癌变)能力可能减弱。有数据显示,约16-24%的肿瘤患者在发病前2-3年里,几乎从未出现过明显发热或感冒症状——这类人群,免疫警觉度可能降低。
长期不感冒,身体真的可能出现这些变化
坚持每年几乎不感冒,看似“健康”,但时间久了,身体内可能埋下几大隐患,尤其是第2个警示细节,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留意。
免疫系统监控“动力不足”
科学数据显示,长期不感冒者,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异常细胞的清除效率下降12.6%-19.4%。通俗说,就像“保安睡着了”,体内的小问题可能被忽略,早期癌变难以及时被发现和消灭。

增大肿瘤发生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等慢病和肿瘤密切相关。有数据显示,患癌高风险人群在发病前,40%以上有“多年基本未发热、未感冒”史。这并非偶然,世界卫生组织总结的多项流行病学调查都提示:免疫过于“温吞”,身体内的异常信号长时间得不到“暴露”,肿瘤细胞就有了可乘之机。

自认为“健康”,忽视体检和早期预警
长期不感冒的人容易产生“我体质好,不用体检”的心理。很多中晚期癌症患者回顾病史时才恍然大悟,自己其实早已存在胃胀、乏力等异常,只是没当回事。
注意!以上并不是说常感冒就能预防肿瘤,而是适度的感冒和发热,反映免疫系统的活跃和健康。
既然如此,怎么才能让免疫力“恰到好处”地保护健康?
医生和权威指南一致建议,日常生活中,保持免疫力活力的同时,做好自我监测,做到这三点:
科学饮食,适量补充蛋白质与维生素
蛋白质是免疫系统“士兵”的主要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0.8-1.0g/公斤体重的蛋白质。鸡蛋、牛奶、鱼、瘦肉、豆制品等,是优质蛋白的好选择。

避免熬夜和规律作息,让免疫细胞有“充电”机会
中华医学会2023年汇总数据显示: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免疫力下降率高达27.8%。保持睡眠充足,不仅能修复健康损失,还能让免疫系统及时“刷新”。
定期锻炼、杜绝久坐,适度接触自然
研究指出,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广场舞、慢跑),可让免疫细胞数量增加12-17%。同时,适度呼吸新鲜空气和阳光,有助于提升整体防御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别忘了定期体检,警惕身体微小变化。一旦有长期不明原因的乏力、体重下降、异常出汗等,及时就医,避免“无声的危险”悄然靠近。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免疫力与慢性病关系分析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不感冒与免疫系统低反应性的流行病调查》
哈佛大学健康通讯:《免疫反应、异常细胞与肿瘤防控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