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视频 | 章乐
编辑 | 袁月
作为一种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认知障碍正逐渐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隐形挑战。第21期#科普专家说慢病#特邀北京老年医院认知障碍诊疗中心主任、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吕继辉,和大家一起来了解认知障碍的症状表现并重点介绍居家照护的细节。
本期话题:别把认知障碍老人当孩子!他们需要耐心、平等和尊重
吕继辉:有人说,与认知障碍老人打交道如同与小孩子相处,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这类老人的认知功能会逐渐衰退,智力水平可能退回到十几岁甚至几岁孩童的状态,他们用到的益智物品,与儿童玩具存在一定相似性,针对智力尚未完善(或衰退)的阶段,核心目的都是通过良性刺激,帮助其维持最佳功能状态。但二者本质并不完全相同,关键区别在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下降属于获得性衰退,他们曾达到过成年人的认知巅峰状态,只是因疾病导致功能退化。即便智力受损,其自身的尊严、人格、人生阅历以及对情感的感知能力往往依然存在。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以对待儿童的方式与认知障碍老人相处。比如,用“老宝贝”“排排坐、吃果果” 这类儿语,或是像哄幼儿园孩子般亲昵的动作与口吻和他们交流,即便老人记忆力衰退、认不出亲人,也能感受到这种交流方式中的不尊重。
我们不主张以对待幼儿的口吻与老人沟通,沟通的核心应是尊重与平等,而非以家长式居高临下的姿态,将其视为弱势对象去哄劝甚至训斥。最佳的沟通方式,是始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将其视作独立的成年人。若老人理解能力有限,可将话语表述得更简单直白,但绝不能让其感觉到自己被当成孩童看待、被轻视,避免引发老人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