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适应训练的临床研究成果
创始人
2025-10-30 05:13:14
0

近期,关于缺血预适应训练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不少新进展。这种通过对肢体进行反复、短暂的加压和释放,以激发人体内在保护机制的方法,在心脏、大脑保护以及高血压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展现了潜在的应用价值。

下面这个表格,帮你快速了解相关临床研究的核心信息。

证据级别

核心研究结论

证据级别

急性缺血性卒中

院前急救中应用,可改善患者90天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尤其对轻型卒中患者效果更显著。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高血压管理

能使未服药的轻度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人群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

随机对照试验

心脏手术肾保护

术前24小时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风险。

随机对照试验

什么是缺血预适应训练?

缺血预适应训练,指的是通过血压袖带在上肢或下肢进行反复、短暂的加压(制造缺血)和放压(恢复再灌注),从而激发身体内源性保护机制的一种无创物理治疗方法。

这种训练的核心思想是“远程调控”,即通过肢体局部的缺血刺激,使远端的重要器官(如心、脑、肾)对后续可能发生的严重缺血产生耐受,从而减轻损伤。其保护作用通常分为早期相(干预后2-4小时起效)和晚期相(约24小时后起效)。

不同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

  • 围手术期保护:对于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尤其是高龄或高风险人群,术前进行缺血预适应训练显示出多方面的益处。一项纳入72项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能降低死亡率,还能减少术后中风的发生,并平均缩短约0.8天的住院时间。此外,针对非心脏手术的PRINCE临床试验也在进一步验证其保护效果。
  • 脑卒中康复与保护:在脑卒中领域,研究焦点已延伸至急救和神经功能恢复。REMOTE-CAT试验发现,在救护车转运过程中就对疑似卒中患者进行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90天后的功能独立性恢复比例。另有研究正在探索该方法对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 高血压管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的研究,为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他们的研究表明,对于尚未服药的高血压前期和轻度高血压人群,每天进行两次训练,持续一个月,可显著降低24小时平均动态血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等有关。
  • 心脏手术的器官保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应用了“晚期预适应”策略,即在心脏手术前24小时对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这能将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风险降低约三分之一,为预防这一常见严重并发症提供了简便经济的新方法。

机制与优化探索

除了临床应用,科学家们也在深入探索其作用机制并优化方案。

  • 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其保护效应可能源于神经调节、体液因子释放以及血管自身的机械信号转导等多种途径的协同作用。
  • 方案优化:在技术参数上,研究发现基于“个体化压力”(例如80%的动脉闭塞压)的方案,可能比传统的“一刀切”高压模式,在产生相近生理效应的同时,提升舒适度。

总体而言,缺血预适应训练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经济的物理治疗策略,在心脑血管疾病和围手术期管理的预防与辅助治疗方面展现出广阔前景。

不过需要注意,它通常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如果你或家人考虑使用,务必首先咨询心内科或神经内科医生,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指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乔... 乔欣结婚后几乎淡出公众视野,选择低调回归家庭生活,仿佛“半隐退”。如今,她偶尔分享的动态多是环游世界...
长城登高 昨天,900余名徒步登山爱好者齐聚慕田峪长城。 本报记者 刘平摄 本报讯(记者 王笑笑)步步登高阔视...
原创 3... 厦门香山妈祖像:海西最高海上女神的辉煌与落寞。 在厦门环岛路香山避风坞,一尊高达32.8米的妈祖石雕...
“银发一族”旅游消费 线下体验中门店宣传低价引流“夕阳红”产品。江苏省消保委供图 隐性“门槛”高 重阳节前,江苏省消保委...
退改签方便的机票App平台推荐 引言 在充满变数的商业活动和个人旅行中,一张退改签方便的机票所提供的不仅仅是行程的保障,更是一种应对...
“候鸟式”银发专列载温情奔赴美... 银发拂过清风,步履跨越山河。近日,Y428/5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从乌兰浩特站驶离,向着...
不是治愈,而是连接:一株乳酸菌... 在孤独症研究的漫长探索里,一个问题总是绕不开:要想撬动“社交障碍”这个核心症状,究竟应该从大脑下手,...
带你感受立体山水!重庆发布五条... 当晨曦洒向嘉陵江畔,一座活力之城正在醒来。 观音桥的巨屏亮起,咖啡香与潮流光影交织,江北用24小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