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答卷亮点纷呈,GDP总量格局呈现积极动态。深圳以2.78万亿元稳居榜首,广州紧随其后。引人注目的是,杭州以1685.22亿元的高额增量、11.08%的快速增长,达到1.69万亿元,与成都(1.82万亿)的差距显著缩小至1300亿元以内。南京表现稳健,以1.4万亿元居第六。总体看,各城市依托各自禀赋,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产业升级上多点突破,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活力。
杭州前三季度GDP高达1.69万亿元,与成都(1.82万亿)仅一步之遥。其11.08%的增速领跑头部城市,远超全国平均。澎湃动力源于数字经济的深度渗透,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产业持续放量增长。坐拥阿里巴巴、网易等巨头及海康威视等高科技集群的创新活力区,成为驱动GDP攀升近1700亿的关键引擎,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稳步提升。
杭州不仅坐享数字“软实力”,其“制造回归”战略同样成效斐然。“中国视谷”、钱塘区智能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超15%。叠加新经济形态如跨境电商(杭州试点进出口额增幅高达25%)的爆发式增长,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去年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超40万。这股由创新与人才交织的动能,推动其不断缩小与成都的经济体量差距。
南京以1.4万亿GDP、7.12%的增速稳固第六位。国家级江北新区和紫金山实验室持续释放创新动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新型电力装备集群挺进“国家队”,生物医药产值突破3000亿关口,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望冲击千亿规模。科教资源加速向产业竞争力转化,为南京贡献了近千亿增量。
作为长江黄金水道枢纽与扬子江城市群龙头,南京的枢纽功能持续放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三季度突破300万标箱,国际货运航线新开5条。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领跑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叠加高水平开放,有效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成为稳固排名的另一支柱。
厦门GDP达6418亿元,稳居十三位,6.41%增速保持稳健。在RCEP红利深度释放下,这座外向型港口城市展现了强劲韧性。前三季度对东盟、金砖国家出口增速分别达18%和27%。以厦门国际航交所为中心的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速,新开通“丝路海运”航线15条,助力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7.2%。
除传统优势,平板显示(天马微电子等龙头产值超千亿)、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贡献了超六成工业增量。火炬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年增25%。借助“金砖创新基地”与“海丝”战略支点优势,厦门成功引入外资研发中心项目8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效应显现,投资热度位列副省级城市前列。
十五城角逐,创新引领与开放深化成为主旋律。各城市正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共同绘就活力澎湃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