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今年42岁,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技术主管。平日里工作忙碌,加班熬夜是常事,饮食也毫无规律,要么外卖随便对付,要么和同事出去大吃大喝。
久而久之,他的肚子越来越大,身体也愈发沉重。去年单位体检,老张被查出患有中度脂肪肝,医生严肃地提醒他要注意饮食、加强运动,不然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老张心里有些害怕,决定开始改变。他听说晨跑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改善脂肪肝,于是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穿上跑鞋去公园跑步。刚开始跑几百米就气喘吁吁,但他咬着牙坚持,慢慢地能跑3公里、5公里了。看着自己体能逐渐变好,老张特别有成就感,觉得脂肪肝肯定能慢慢好起来。
然而,一年后再次体检,结果却如晴天霹雳——老张的脂肪肝不仅没好转,还恶化成了肝癌。老张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坚持晨跑一年,怎么病情反而加重了呢?医生仔细询问了他的生活习惯后,无奈地摇摇头说:“你晨跑时的一些习惯,让运动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伤了肝啊!”
01
脂肪肝是如何转换成肝癌的?
脂肪肝,简单来说就是肝脏里堆积了过多的脂肪。正常情况下,肝脏里的脂肪含量占肝脏重量的3% - 5%,当脂肪含量超过这个比例,就形成了脂肪肝。
脂肪肝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肝癌,但它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如果脂肪肝长期得不到控制,肝细胞会持续受到损伤,引发炎症反应,这就是脂肪性肝炎。炎症反复发作,肝脏就会启动自我修复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正常的肝细胞可能会被纤维组织取代,逐渐形成肝纤维化。
随着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肝脏的结构和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肝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就可能恶变成肝癌。
老张就是因为在查出脂肪肝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虽然坚持晨跑,但其他伤肝因素依然存在,导致病情一步步恶化。
02
晨跑变“伤肝跑”?
这4种习惯或是催化剂
1.空腹晨跑
很多人认为空腹晨跑能更快地燃烧脂肪,达到减肥和改善脂肪肝的效果。但实际上,空腹状态下,身体缺乏能量供应,会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而肝脏是处理这些脂肪酸的主要场所。
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肝脏功能本身就受到一定影响,过多的游离脂肪酸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导致肝细胞受损,进一步加重脂肪肝。
2.跑后暴饮冰水
运动后,身体会发热,毛孔张开,处于一种相对开放的状态。此时如果大量饮用冰水,会使内脏血管迅速收缩,导致肝脏的血液供应减少。肝脏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需要充足的血液来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
血液供应不足,肝脏的代谢就会受到影响,长期如此,容易引发肝脏炎症,加速脂肪肝的进展。
3.运动后高蛋白“狂补”
有些人觉得运动后身体消耗大,需要补充大量蛋白质来修复肌肉和增强体力。于是,运动后大量摄入蛋白粉、肉类等高蛋白食物。然而,肝脏是蛋白质代谢的重要器官,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
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肝脏功能已经受损,无法像正常肝脏那样高效地代谢蛋白质,未被完全代谢的蛋白质会在体内产生氨等有害物质,进一步损伤肝脏。
4.“运动-放纵”循环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很多人运动后会产生一种“补偿心理”,觉得既然已经运动了,就可以适当放纵一下自己。于是,运动后大吃大喝,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这样一来,运动消耗的热量远远比不上摄入的热量,不仅无法改善脂肪肝,反而会导致体重增加,肝脂沉积进一步加重。
03
如何科学护肝?
1.运动要科学合理
运动对改善脂肪肝确实有帮助,但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运动时间可以分散在每周的不同天数,避免一次性过度运动。同时,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要进行拉伸放松,避免运动损伤。
2.饮食要均衡健康
饮食是改善脂肪肝的关键。要遵循“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动物油、油炸食品等;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食用过多的精制糖和加工食品。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此外,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但要注意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避免过量摄入高蛋白食物。
3.定期检查不可少
脂肪肝患者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肝脏的健康状况。除了常规的肝功能检查外,还可以进行肝脏超声、肝脏弹性测定等检查,了解肝脏的脂肪含量和纤维化程度。如果发现病情有变化,要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4.戒烟限酒是关键
吸烟和饮酒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吸烟会增加肝脏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引发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疾病。因此,脂肪肝患者要戒烟限酒,尽量不饮酒,如果饮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谢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