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和小龙虾,正在拖垮一批餐厅
创始人
2025-08-04 21:02:14
0

牛蛙和小龙虾,这两种美食如今却正在拖垮一批餐厅。牛蛙因其鲜嫩的肉质和多样的烹饪方式深受食客喜爱,然而大量的需求导致养殖成本上升,且其烹饪过程较为复杂,对厨师技术要求高,不少餐厅难以把控成本与品质,逐渐陷入困境。小龙虾同样热度不减,其季节性强,供应不稳定,加上清洗等环节繁琐,处理不当易影响口感,一些餐厅因无法应对这些问题,在采购、烹饪和管理上出现漏洞,最终被牛蛙和小龙虾的“甜蜜负担”拖垮,黯然退场。


一、最高75元/公斤,这两个大单品价格像坐“过山车”


“往年的7、8块钱一斤,今年要15块钱,我已经下架店里的牛蛙产品了。”


最近,一些餐饮老板开始集体“叫苦”,牛蛙这个热门单品,今年的食材价格走势堪称“火箭式”飙升,让不少商家措手不及。


内参君了解到,牛蛙价格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呈现“震荡式”上升趋势。到了7月,行情一路涨至高点。有市场数据显示,7月底牛蛙价格一度普遍涨至13元/斤的高位。



进入8月,价格虽有回调,但仍在高位徘徊:8月2日价格为11.5元/斤,8月3日更是下探至10.5元/斤,短短几天内波动幅度达2.5元/斤,走势如坐“过山车”。


尽管短期有所回落,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后续价格仍有继续上行的可能,甚至或将突破15元/斤大关。


牛蛙价格暴涨的背后,是“供需错配”导致的。


在供给端,一方面,过去两年价格持续低迷,许多养殖户因此缩减规模甚至退出市场,导致投苗量大幅减少,直接影响了今年的牛蛙存塘数量;另一方面,进入6月以来,南方多地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对牛蛙生长极为不利,使得原本就偏紧的供给进一步吃紧。


与此同时,需求端的表现却比较强劲。尤其是在牛蛙火锅、干锅牛蛙等热门品类中,对中大规格牛蛙的需求不断扩大,进一步推高了市场收购价格。


以头部品牌“蛙来哒”为例,其在全国开设超过500家门店,每年用蛙量达到惊人的4000万斤。其他如“哥老官”等主打美蛙鱼头的连锁品牌,以及海底捞这类涵盖牛蛙菜品的火锅品牌,均是牛蛙消费大户。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餐饮端牛蛙消费同比增长18%,其中仅连锁火锅店的月度需求量就突破5000吨。


而除了牛蛙,另一个“过山车”式上涨的单品则是小龙虾。


小龙虾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可以说是“先抑后扬”。上半年价格整体低迷,甚至一度被消费者调侃“终于实现小龙虾自由”。但进入6月下旬后,行情陡然反转,价格节节攀升。



据九派新闻报道,7月武汉地区的小龙虾每斤涨价十余元,有商户表示“价格每天都在变,完全猜不准行情”。据《都市时报》报道,昆明本地虾售价普遍在60至65元/公斤,外地虾则高达70至75元/公斤,几乎是五六月份价格的翻倍。


为何小龙虾也跟着“疯狂”?背后的原因与牛蛙一样,还是回到了供需关系。


有养殖户透露,今年高温天气异常频繁,小龙虾常常“钻洞避暑”,导致生长速度变慢、规格不达标,捕捞难度随之上升。不仅如此,高温还带来较高的死亡率。


对于餐饮从业者,尤其是高度依赖单品的门店和品牌,如何动态应对成本波动、优化产品结构,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难题。


二、低价自助或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牛蛙和小龙虾价格一路高涨,不少餐饮商家被迫调整策略——要么提价保利润,要么干脆下架相关产品,甚至有人选择“换赛道”以求自保。


比如,广州白云区一家主打小龙虾的餐厅,近期就悄悄将原本100元5斤的小龙虾套餐,改为99元3斤,分量大幅缩水。店主坦言:“虾价涨得太快了,按以前的价格卖根本亏本,涨价吧,又怕老顾客不满,不涨价真的撑不住了。”


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餐饮从业者吐露自己的焦虑。


有商家在帖子中写道:“小龙虾的成本一下涨了20%-30%,利润被吃光了。可不做生意,员工工资和房租又是一座大山,今年真的太难了。”


还有商家为了稳住单价,不得不改用小规格小龙虾,希望通过“量感不变”来平衡成本,但很快就遭到顾客投诉“缩水”,最后只能无奈宣布,每斤涨价10元。


部分商家则选择直接“退出战场”,干脆下架小龙虾产品,等待行情回稳再重新上线。“一季没做成生意,至少还能止损,”有老板如是说。


这一连串调整,最终也反映到消费端:今年才刚刚进入八月,小龙虾在餐厅里就悄然“下线”了,仿佛还没等到真正的旺季,就匆匆收场。


而另一头的牛蛙,也正在经历类似的遭遇。


“蛙价涨太高,餐饮端也吃不消。”成都一位牛蛙批发商透露,今年7月以来,他的牛蛙销售量同比上月骤降一半以上。“不是我不想卖,是餐厅实在不敢进货了。”


近两年,牛蛙曾在低价自助餐的热潮中走红。不少餐饮老板瞄准风口,推出“牛蛙自助”概念,希望以高性价比吸引客流。但如今,这股风潮正在迅速冷却。


据内参君了解,不仅有一批老板放弃继续做牛蛙自助,还有不少牛蛙自助门店正在陷入倒闭潮。


这就不得不提“哥老官”这一代表品牌。


作为美蛙鱼头品类的头部玩家,它曾因“排队王”“网红火锅”的标签火遍全国,尤其在上海、北京等地掀起热潮,一张黄牛排号甚至被炒到200元。


今年年初,全国多地陆续传出哥老官门店关闭的消息,涉及广州、西安、无锡、绍兴、上海等多个城市。据公开报道,2024年4月之前,哥老官在全国的门店数量一度超过100家,而根据餐里眼数据显示,目前,其营业门店已降至70余家,缩水幅度明显。


哥老官的轨迹,也折射出当前牛蛙市场整体的不确定性。即便是拥有强大品牌力和用户基础的头部品牌,也无法在原料波动和消费端疲软的双重夹击下全身而退。


有数据显示,小龙虾与牛蛙已成为2024年倒闭率最高的两个餐饮品类。


小龙虾本就具备强烈的季节性特征,消费高峰集中在5月至9月,错过就意味着一整年空窗。此外,随着“网红属性”的褪去,消费者开始对小龙虾的性价比提出更高要求。


牛蛙则受限于更为复杂的因素——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的隐忧,消费热情不复几年前;另一方面,整个市场对高单价、高毛利食材的耐受度也在下降,尤其是当“自助”模式失灵后,餐厅更难找到合理的利润空间。


对于整个餐饮行业而言,这一波“小龙虾+牛蛙”的行情巨震,是一个清晰的信号:高度依赖单品的商业模式,正面临现实考验。


三、低价模式或将退场,品质成为新的分水岭


在今年这轮突如其来的价格“冲高”行情中,具备稳定供应链能力的头部品牌尚能稳住阵脚,但对于大量依赖低价策略的中小餐饮商家而言,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压力试”。


目前,小龙虾赛道上的头部品牌多以“地标型餐饮”为主,虽门店数量不多,但凭借品牌势能和区域影响力,形成了强大的稳定客群。如北京的胡大饭馆、武汉的肥肥虾庄和靓靓蒸虾、长沙的天宝兄弟等品牌,依托于本地的长期深耕和地方文旅红利,节假日甚至常年排队火爆。


这类品牌之所以能够在涨价潮中保持稳定,一方面是因其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上游食材供应体系,原料议价能力较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在这类品牌中所追求的,早已不只是“小龙虾”本身,还有综合的就餐体验与“来打卡”的情绪价值。


然而,对于以低价套餐、薄利多销为主打法的中小商家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涨价意味着成本压力加重,但涨价后的产品若无法匹配顾客期待,则可能直接引发流失。


此外,“虾壳占比过半”“肉质松散、口感差”“个头缩水严重”……伴随低价模式出现的品质下滑,也正在使一批门店不仅失去复购率,还可能因口碑下滑进入恶性循环。


正因如此,不少走低价路线的门店在此次涨价中不得不主动“退场”,即下架小龙虾或牛蛙产品,甚至关闭部分不盈利的门店,成为无奈却现实的选择。


越来越多商家开始意识到,唯有向“品质竞争”转型,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生路。


对中小商家而言,或许无法像头部品牌那样拥有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但也并非全无对策。以下几种路径,正在被越来越多商家尝试:


缩减SKU,聚焦单品品质:与其广撒网不如深挖井,减少依赖季节性、波动大的原料,转而主打几款品质可控、复购率高的“稳定单品”。 


改造菜单结构:将小龙虾、牛蛙类产品从主力菜转为限时特供或附加品,用以引流或制造稀缺感,避免成本成为主流盈利压力。 


提升就餐体验:优化门店环境、提升服务效率、打造特色调味,增强顾客的非价格感知价值。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涨价不可控,但顾客是否愿意为你的产品买单,是可以通过经营策略去影响的。”


在餐饮这场“存量竞争”的长跑中,价格敏感不再是全部,真正能穿越周期的商家,靠的不是一时的爆款,而是扎实的品质与长期的信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作者:内参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湿毒缠身太难受?5个信号提醒你... “每天早上醒来,头重得像裹了层湿棉花”“脸上油光锃亮,刚洗过脸不到2小时就黏糊糊”“大便总像‘糊’在...
每日一膳|家常蒸鱼加入这两种香... 【每日一膳】或汤,或菜,或粥,或糖水,或茶。广东省名中医、知名养生专家杨志敏教授带领团队,携手《南方...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杜鹏主任讲述:... “为什么我的膝盖总是无缘无故肿起来?” 王阿姨今年53岁,退休没多久,原本计划和姐妹们开启“旅行自由...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 许倬云,这位学界巨匠,有着独特的豪迈之语。“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此言彰...
金鳞订购APP交易软件真的合法... 金鳞订购APP交易软件真的合法合规?内幕交易人为控制走势?
“国际”科普|警惕减肥路上的”... 夏日,谁不想在炎炎烈日下来一瓶清凉、解暑的饮料呢?但是对于在减肥路上默默耕耘许久的你来说,也许不知道...
自律到极致的人生,依然败给了胰... #热点观察家# 2024 年深秋的风裹着寒意,也裹着整个单位的惋惜。我们51 岁的李姓领导永远离开了...
男孩打篮球后喝冰饮猝死!医生紧... 炎炎夏日, 高温天运动或出行后畅饮一瓶冰水, 成为很多人的解暑选择, 但这样的举动可能暗藏风险。 最...
一个失业青年的100亩田 这位失业青年拥有 100 亩田,那片土地宛如他人生的新舞台。田地里,一垄垄整齐的庄稼在阳光下闪耀着生...
洪雅“避暑经济”持续升温 民宿... # 山水洪雅·中国养都 # 来洪雅,享受20度的清爽,30度的秘境,100度的热情。盛夏时节,凭借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