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 (ID:geekpark),作者:郑玄,原文标题:《当拼多多选择「慢下来」》
过去几年高速狂飙的拼多多,终于放慢了脚步。
8月25日,拼多多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1040亿元,同比增长7%,延续了增速放缓的趋势;经营利润258亿元,同比下滑21%;扣非净利润则为327.08亿元,同比下降5%,但远超市场预期的223.9亿元。
财报公布后,拼多多股价盘前一度大涨近12%,随后迅速回落,并在130美元附近徘徊,最终收于128美元,基本与前一交易日持平。市场情绪在兴奋与冷静之间摇摆,折射出投资人对拼多多经营情况的复杂心态:一方面对超出预期的利润感到惊喜;另一方面,又担心增长放缓和补贴带来的财务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财报发布前,市场上曾出现投资者疯狂扫入数千万美元拼多多看涨期权的操作。如果股价借财报上涨10%,比如到达140美元,这些投资者本可以获得上亿美元的收益。但事实却是:拼多多的利润虽超出预期,整体表现依旧沿着管理层此前勾勒的轨迹运行。
换句话说,资本市场的短期豪赌与公司经营的长期节奏,正在形成一种微妙的对照——这也为理解拼多多当前的经营情况,提供了一个切口。
01、牺牲短期回报,长期主义扶持生态
从财务数据来看,有几个关键指标值得注意:
二季度收入1040亿元,同比增长7%,创下近几年新低;
经营利润258亿元,同比下降21%;
扣非净利润327.08亿元,同比下降5%,但远超市场预期(223.9亿元);
经营现金流从去年同期的438亿元下降至216亿元;
销售与市场费用为272.1亿元,同比仅增长4.5%。
7%的收入增速延续了过去几个季度的放缓趋势。自2024年Q4起,拼多多收入增速分别为24%、10%,到本季度已降至7%。此前的高增速,主要得益于2022年底Temu上线后的快速扩张。但随着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等政策变化,Temu的扩张策略开始收紧。
今年二季度,拼多多销售与市场费用仅同比增加4.5%。根据观察者网报道,Temu 4月在美大幅缩减广告投放,App Store下载量明显下滑。5月又宣布停止直接向美国用户销售中国商品,对收入增长造成影响。
管理层虽未披露GMV,但从表述看,Temu已从「烧钱换增长」转向供应链与服务的长期投入。董事长陈磊在电话会上表示,全球化业务仍在初级阶段,未来会围绕「供应链本地化、物流优化、合规能力」持续加码,「我们希望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好物,目前只是起步阶段。」
收入拆开来看,在1040亿元的营收中,在线营销及其他收入为557亿元,同比增长13%;交易服务收入为482亿元,与去年同期(479亿元)基本持平。收入增速放缓,一方面与GMV增长减速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拼多多加大商家扶持密切相关。
去年8月,拼多多推出「百亿减免」政策,陆续上线技术服务费、推广费退返等措施,为商家减佣。今年二季度,又升级为「千亿扶持」,扩大对中小商家、新质商家和品牌商的支持。联席CEO赵佳臻直言:「真金白银的投入必然带来收入和利润承压,但我们更关注长期回报,这也是坚持反哺生态的原因。」
一边减少市场投放放慢增长,一边加大商家补贴,利润和现金流承压也就不足为奇。陈磊总结称:「短期业绩难免波动,但我们将长期价值置于短期利益之前,通过生态建设和价值链升级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02、怎么理解今天的拼多多
过去几年,拼多多留给外界的印象是「高速狂飙」。即使在中国电商乃至互联网整体放缓的背景下,它依然能维持惊人的增长。
但到2024年底,随着宏观环境和海外政策的变化,拼多多开始调整自己的节奏。本季度财报,恰好提供了一个切口,让我们重新理解这家公司。
首先,利润的超预期,本质上是因为市场此前过于悲观。外界担心「千亿扶持」会让拼多多利润骤降,但结果是,即便大规模投入,拼多多仍然保持了超过25%的经营利润率。这背后,正是它在供应链管控和整体效率上的优势:能花钱补贴商家,同时又维持盈利,这是其他平台难以做到的。
其次,收入和现金流的下滑,并不意味着失控,而是一次战略性的「踩刹车」。国内市场,拼多多选择把资源投入到商家扶持和产业带,而不是一味拉高GMV;海外市场,Temu在关税和合规压力下缩减投放,避免虚胖式的增长。正如联席CEO赵佳臻所说:「我们不认为这个季度的利润可以持续,未来波动依旧会比较大。」这其实体现了管理层对主动减速的清醒认知。
最后,更值得关注的是,拼多多真正的护城河正在浮现,那就是效率。直连产地和工厂的供应链,让它能持续压低成本;拼团和算法推荐机制,保证流量的高效转化;而「百亿减免」「千亿扶持」等政策,则进一步增强了商家黏性、降低获客成本。在烧钱成风的电商行业,拼多多展示出一种「高效补贴」的模式:用效率换空间,而不是单纯靠资本换规模。
在云南昭通,当地土豆加工的网红薯片让农户丰产增收丨拍摄:闵杉
综合来看,这份财报传递的信号很明确——拼多多正在主动放慢脚步,把短期的增速和利润让渡出来,换取长期的效率与生态。理解今天的拼多多,不能再停留在过去「狂飙突进」的叙事里,而要看到它向长期主义转型的耐心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