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损伤和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及发病率较高等特点。根据病原体类型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
1.传染源
急慢性患者、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
2.传播方式
甲肝、戊肝经粪-口途径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食物、玩具等,尤其是生食水产品传播。水源或食物污染可致暴发或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多为散发性发病。
乙肝、丙肝和丁肝经血液和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共餐、同一办公室、同一宿舍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 传播途径包括:
(1)血液、体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血液透析、注射、手术、针刺、修足、纹身、扎耳环孔等。
(2)母婴传播:婴儿因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母婴间密切接触。
(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共用剃须刀和牙刷。
(4)性接触传播。
3.临床症状
(1)急性肝炎主要以甲肝、戊肝为主,患者常有发热伴畏寒、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症状。
(2)慢性肝炎指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原有乙、丙、丁型肝炎急性发作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腹泻等。
4.护理措施
(1)生活起居 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卧位可增加肝脏血流量,有助恢复。根据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勿熬夜,凌晨1-3点,气血流入肝经,宜深度睡眠。
(2)饮食调理 食欲减退应给予清淡饮食,食欲改善后增加蛋白质食物,宜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适当的脂肪饮食可促进肝细胞再生。避免饮酒。
(3)情志调养 怒伤肝,保持平稳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中医五音的角音通肝,可聆听《梁祝》、《胡笳十八拍》疏肝解郁。
(4)消毒隔离 急性肝炎应进行隔离,餐具煮沸消毒,使用公筷,实行分餐制;衣被、玩具等布艺制品可在阳光下暴晒;卫生间、便器使用84消毒液消毒。
5.预防为主
(1)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2)保证食品卫生,不吃或少吃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毛蚶、蛤蜊等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
(3)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4)勿与他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刷。
(5)勿在非法运营场所进行输血、修足、纹身、扎耳环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