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追求皮肤好、气色佳,往往寄托希望在昂贵的护肤品或医美上,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养颜之道——阳气。
中医讲:“阳主外,阴主内。”
阳气足的人,皮肤红润有光泽,面部饱满紧致;
而阳虚的人,即使涂再贵的面霜,依然面色暗沉、容易长斑长痘,甚至早早出现皱纹和松弛。
为什么现代人阳虚的这么多?
空调冷饮、熬夜刷手机、久坐不动……这些习惯都在悄悄消耗我们的阳气。
尤其是女孩子,阳气不足不仅影响皮肤,还会导致手脚冰凉、月经不调、容易疲劳。
想要真正养出好皮肤,就得从补阳气入手。而天赐的养颜方,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晒背。
背通脸,晒后背
皮肤干净又红润
中医有个说法:“背通脸。”
背部和脸部一样,都是五脏的全息反射区,是五脏六腑最直接的反应点。
后背属阳,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地方之一,而脸部皮肤的色泽、紧致度,都与阳气是否充足密切相关。
气色不好,脸上、后背爱长痘痘的人,真心推荐夏天多晒后背。
古人称晒背为“天灸”,借助太阳的纯阳之气,温通经络,比任何护肤品都管用。
尤其是三伏天,只要有太阳就晒,每天15~30分钟,从底子里把皮肤养好。
千万别小看这个动作哦,我们后背有两条大的经络。
一条是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着身体里的6条阳经。
借助暑伏天阳气最足的太阳,给督脉充电,这里能量满了,阳气自然会潜入五脏六腑的支流,全身都会积蓄到能量。
另一条是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晒后背的时候,借助太阳强大的温通之力,打通膀胱经,借着出汗毛孔打开之际,把潜伏在身体里的寒湿热等邪气一起排出来。
有些人晒完不那么怕冷了,有些人晒完斑淡了,有些人晒完大姨妈变好了,还有人晒完瘦了...
晒背要点
2025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10天:07月20日-07月29日
中伏10天:07月30日-08月08日
末伏10天:08月09日-08月18日
晒背时间和时长:
晒背最佳体验日期即三个伏日:7月20日、7月29日、8月9日
9点~11是巳时,中午11点~1点是午时,1点~3点是未时,都可以晒。
晒背最适宜人群:
虚寒体质、寒湿内盛的人,经常便溏腹泻、四肢寒凉怕冷的人群。
第一次晒背,应该选择早上8~9点的太阳光,或者下午3点以后的阳光。
此时阳光温煦,既有温度,又没那么灼热,更适合新手体验。
晒背装备、姿势:
晒背是直接与太阳光接触,男士可脱去上衣,女士可以选择小背心小肚兜,不需要抹防晒霜,赤裸裸地吸收太阳光效果是最好的。
晒背饮水、药品:
晒中会流很多汗,请及时补充水分,饮水推荐:常温酸梅汤、绿豆汤、淡盐水。
同时携带温水及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应急之用。
晒背禁忌
有几个注意事项,特别提醒一下:
①晒背不晒头,晒的时候戴上帽子,或用遮阳伞遮住头部;小孩、老人、体虚的人最好是晒9点左右的太阳;
②不要空腹晒,也不要饭后马上晒,建议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晒;
③一开始先晒10分钟,根据自己的耐受程度,酌情加到20~30分钟。出汗太多时就不要继续晒了,以防伤津中暑。
④经期月经量大者不晒,孕妇不晒,心脑血管不太好的人不推荐晒。
⑤晒后不要马上吹电扇、吹空调。
没时间、没条件怎么办
晒后背,这种天赐的补阳养颜大法,只要有太阳有时间,我们尽量安排。
不过有时候工作忙,实在没时间,或者天公不作美,阴雨天没法晒,我们还可以做 三伏灸。
阳气不足的朋友,多艾灸关元、命门、神阙、足三里、大椎、涌泉穴,每次1~3个穴位。
没时间艾灸,或身边的人不喜欢艾灸的味道,可以用穴位贴代替。
除了三伏灸,我们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补肾精的食物,因为肾主一身之阴阳。
可以补肾精的东西很多,比如黄精、黑豆、黑芝麻、枸杞、桑葚。
但在元气消耗最厉害的夏天,最推荐覆盆子。
因为它不仅能补肾精,还能把补进去的“固摄”住,不让它轻易耗散掉。
晒完背
还得“收阳气”
把阳气归到肾,才是颗粒归仓。如何判断你已经把阳气收藏好了?
三伏白天养阳之后,等到了夜里,感觉不燥热、身心凉爽,能够安然入睡。
就表示:阳气已归肾、颗粒归仓了。
有相当一部分朋友晒背、艾灸之后:“上头”燥热、咽喉干、牙痛、眼睛红、失眠……
这是阳气、热量留于体表进不去,不能运化和下行的表现。
这也是想给大家强调的:三伏养阳,别只“养”阳气,不“收”阳气呀。
三伏收阳方法
①晒背出汗、艾灸之后,马上喝点银耳羹、酸梅汤等,滋阴敛阳。
②“上热下寒”人,多做一些下肢的运动,把阳气往下引。
走路:最好走30分钟以上,脚底板一发热,上部的阳气就往下跑,还可以光脚踩土地、草地。
站桩:最 有用的引阳下行法,站个5、6分钟,阳气就流通下去了。
金鸡独立:每次做5-10分钟,把上焦的火气直接引下来温补肾阳,简单直接。
③中焦不通、有寒热淤堵的人:
晒后背的时候可以顺便推推肚子,从胸口推到小肚子,打通中焦,阳气就可以从中焦通过脾胃回到肾里。
④常年低头族、脖子僵硬、淤堵的人
刮痧桥弓:疏通喉咙、颈部周围的淤堵。
头转向一侧,耳后鼓起来的一条筋就是桥弓。直接在此处刮痧,可畅通上下气血,阳气下行无阻碍。
⑤阳气耗散在外、肺气不降的人
这种人除了上焦头面部有热外,手足心和体表都会发热,平时口干咽燥、气虚气 喘,甚至长期出汗。
吃点酸收的东西:酸梅膏、乌梅、山萸肉、五味子、酸枣仁、白芍、醋。
体表卫气收敛了,汗出变少了,阳气收回体内,也就不会耗散了。
中伏,祝大家都晒得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