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推开窗,檐角的风铃突然换了声响。
昨儿还黏腻的暑气里,竟裹着丝缕凉意——原来立秋就这般悄无声息地来了。
老辈人说“立秋一日,水冷三分”,可白日里太阳仍毒得人睁不开眼,这便是老人常念叨的“秋老虎”了。
记得儿时在江南老家,立秋这日祖母总会端出五色果盘。青瓷碟里躺着月牙白的梨、琥珀色的龙眼、玛瑙红的石榴,还有翡翠绿的葡萄与胭脂红的苹果。
她边用银剪给龙眼剥壳边念叨:“秋不吃酸,腿脚打颤;秋不润肺,咳嗽找上门。”那时只当是童谣,直到前年秋燥咳了半月,才懂这食五果里的养生智慧。
梨
《本草纲目》载梨“润肺凉心,消痰降火”,最宜秋日食用。晨起去早市,见摊主将翠冠梨码成小山,果皮还凝着薄霜。买回用盐水搓洗,连皮切块与银耳、冰糖同炖。看着玻璃锅里翻涌的梨肉渐渐透明,像极了祖母灶上那盏永远温着的雪梨盅。脾胃虚寒者可将梨蒸熟,去年表姐孕中咳嗽,我便教她将苹果与梨同蒸,既中和凉性又添果香。
龙眼
闽南有“立秋食福圆,生子中状元”的俗谚。前日在超市遇见老阿婆蹲在龙眼堆前挑选,颗粒饱满的果壳上还沾着晨露。龙眼性温,最宜体虚者补养。取三十颗剥壳去核,与红枣、枸杞慢炖成甜汤,午后小憩醒来喝一碗,竟比咖啡更提神。只是这果糖分高,每日不可超过二十颗,我常将龙眼肉塞进核桃壳里蒸制,既控制食量又添把玩之趣。
苹果
水果店的红富士堆得像座小山,果香混着木箱的清香。取两个洗净带皮切块,与山楂干、陈皮共煮。看着果肉在陶锅里翻腾,想起在北方读大学时,室友总笑我“苹果还要煮”。直到去年体检发现脾胃虚寒,才知生食寒凉。现在常变着花样做:烤苹果撒肉桂粉治腹泻,蒸苹果泥加蜂蜜润喉,连苹果皮都晒干泡茶喝。
葡萄
葡萄架上的果实沉甸甸的,果农教我挑“霜厚”的,说是自然成熟的标志。买回用面粉水浸泡,再逐粒剪下。留一半鲜食,另一半与枸杞、菊花冻成冰棍。前日用葡萄酿了酒,玻璃罐里紫红的汁液渐渐发酵,像把整个秋天都封存了起来。只是葡萄性寒,我便搭配桂圆干同食,冷暖相宜。
暮色四合时,窗台上的五果盘已空了大半。风从纱窗溜进来,带着若有若无的桂花香——原来秋真的来了。想起昨日与母亲通话,她说今年立秋又晒了梨干,要寄些过来。我望着案头未吃完的葡萄,忽然懂得:所谓节气养生,不过是把对生活的爱,细细揉进这一粥一果里。
明日若遇“秋老虎”反扑,不妨学我这样:晨起喝碗梨汤润肺,午间嚼几颗龙眼补气,傍晚啃节甘蔗生津,夜里蒸个苹果助眠。这五果吃罢,管他暑气残留还是凉风乍起,咱们自能气定神闲地,把秋天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