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改掉这个晚餐坏习惯!
创始人
2025-08-28 00:07:27
0

你重视自己的晚餐吗?

和早餐、午餐比

很多人觉得晚餐并没有多么重要

不过,不少疾病都与晚餐有关

晚餐一个坏习惯

血糖正在悄悄失控

2025年6月,《电子生物医学》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我们能更早地吃完晚餐,并且把更多热量安排在白天,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风险。

研究发现

“热量中点”越晚(意味着晚餐吃得晚、吃得多),胰岛素敏感性越低,胰岛素抵抗指数越高,糖尿病风险增加。而且,“热量中点”还与更高的体质指数(BMI)和腰围相关。

简单来说:如果你下午3点就吃够了一天热量的一半,算“热量中点早”;如果拖到晚上8点才吃够一半,就是“热量中点晚”。一般建议将主要热量摄入时间提前至较早时段(如17:00~19:00),并且晚餐占比不超过全天热量的30%。

晚餐吃得晚

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加重消化系统负担 引发胃肠疾病

胃的排空时间通常为进食后2~4小时(混合食物),若晚餐过晚,胃内食物未完全排空即进入睡眠状态,会导致以下问题:

  • 胃食管反流:

平躺时胃酸更易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长期反复反流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糜烂,甚至增加食管癌风险(尤其长期未控制的严重反流)。

  • 消化不良与胃肠功能紊乱:

夜间胃肠蠕动减慢,食物滞留胃内时间延长,易导致腹胀、早饱、嗳气;长期消化不全还可能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

  • 胃黏膜损伤风险:

胃酸在空腹状态下仍会持续分泌,若胃内有食物中和部分胃酸,可能暂时“保护”胃黏膜;但长期晚餐过晚+过量进食,反而会刺激胃酸过度分泌,加重胃黏膜损伤,增加胃炎、胃溃疡风险。

干扰代谢节律 诱发肥胖与慢性代谢病

人体的代谢活动受昼夜节律(生物钟)调控,夜间(尤其是22:00后)是身体修复、激素分泌(如胰岛素、瘦素、皮质醇)的关键时段。晚餐过晚会打破这一节律,导致代谢紊乱:

  • 热量堆积,诱发肥胖:

夜间活动量减少,基础代谢率较白天降低,多余热量无法被消耗,易转化为脂肪储存(尤其堆积在内脏、腹部)。

  •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风险:

夜间胰岛素敏感性较白天下降,此时进食高碳水、高糖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胰岛素大量分泌;长期如此会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诱发胰岛素抵抗,最终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 血脂异常:

夜间胆汁分泌减少,脂肪消化能力下降;晚餐过晚+高脂饮食(如烧烤、油炸食品)会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长期可引发高脂血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影响睡眠质量 加剧昼夜节律紊乱

现代医学证实,晚餐过晚或过饱会通过以下途径干扰睡眠:

  • 直接刺激胃肠,引发失眠:

胃内的食物消化活动会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从而延迟入睡时间,增加夜间觉醒次数。

  • 干扰神经递质平衡:

消化过程需要大量血液供应,可能导致大脑供血相对减少;同时,夜间皮质醇(压力激素)本应逐渐下降,若因胃部不适刺激应激反应,皮质醇水平升高会抑制褪黑素(助眠激素)分泌,进一步加重失眠。

  • 破坏生物钟同步性:

人体的生物钟通过光线、进食时间等外界信号调节;长期晚餐过晚会打乱“进食-睡眠”的时间关联,导致生物钟紊乱,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失眠,甚至增加抑郁症、认知功能下降风险。

其他潜在危害

  • 心血管负担加重:

肥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会协同增加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风险;夜间血流速度减慢,高血脂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增加血栓形成概率(尤其对已有动脉斑块的患者)。

  • 肾脏负担增加:

夜间肾脏滤过率下降,若晚餐过晚且高盐(如腌制食品),钠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排钠负担,长期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肾病。

  • 口腔健康问题:

夜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晚餐过晚若未及时刷牙,食物残渣易滋生细菌,导致龋齿、牙周炎。

早点吃晚餐

好处竟然这么多

无论是要加班还是要聚餐,都尽量早点吃晚餐,最好在睡前 4 小时内吃完,因为 早点吃晚餐,对身体好处多多。

预防肥胖

早点结束晚餐,趁着还有精力,可以和家人或朋友出门散步,消耗热量,避免脂肪囤积。

一项研究纳入了 20 名健康的男性和女性非肥胖成年志愿者,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 22 点吃晚餐和 18 点吃晚餐,两组给予相同的热量饮食,并于 23 点入睡。

结果发现,18 点吃晚餐的参与者比 22 点吃晚餐的参与者血糖水平相对更平稳,并且身体燃烧消耗的脂肪量相对较高。也就说,早点吃晚餐有利于血糖控制,也更有利于燃烧脂肪。虽然该研究样本数据不多,但还有诸多研究表明,早点吃晚餐确实更有利于健康,所以大家不妨尝试一下。

让血糖更好

糖尿病护理》期刊 2022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晚餐吃得越晚,对血糖越不友好保证睡前 4 小时内不再吃任何东西或是明智之举。

2021 年发表在《营养素》上的一项研究,纳入了 12 名参与者,分别于 18 点和 21 点吃晚餐。在实验期间,每个参与者都佩戴连续血糖测量装置来评估血糖水平,使用间接量热法进行代谢测量。结果发现,18 点吃晚餐的参与者第二天 24 小时血糖水平比 21 点吃晚饭的人明显有所改善,而且次日的血脂代谢状况也有所改善。

改善脂肪肝

最近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细胞代谢》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早点吃晚餐,有助于改善脂肪肝。

研究共招募了 19 名脂肪肝患者,进行了为期 4 周的饮食方案。参与者被要求只能在每天上午 7 点至下午 5 点(进食 10 小时)随意进食,每天下午 5 点至早上 7 点需要禁食,不可以吃任何东西(禁食 14 小时)。在观察期间收集了实验前后的粪便和血浆样本,还检测了肝功能及血脂异常的指标。

结果发现,这样的饮食干预改善了参与者的肝损指标,更改善了脂肪肝。患者的肝脂肪变性指数(HSI)、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等均降低,同时伴有体重指数(BMI)下降。研究人员提到,这种改善与肠道中瘤胃球菌有关。所以,对于患有脂肪肝的人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尽量在 17 点前结束晚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样本较少,脂肪肝也不能仅靠改变晚餐习惯来改善和缓解,因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运动、饮食等综合调整。

降低癌症风险

一篇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与晚餐后立即睡觉的人相比,晚餐后间隔 2 小时或更长时间再睡觉的人,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癌风险降低 20%;与晚上 10 点后吃晚饭相比,晚上 9 点前吃晚饭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综合风险降低 18% 相关,并且对前列腺癌的影响略高于乳腺癌;如果晚餐吃得更早(晚上 9 点之前),且晚餐和睡眠之间的间隔时间更长(>2 小时),综合癌症风险将能显著降低 24%。

也就是说 晚餐吃得越早、距离睡眠时间越长,越能降低癌症风险。

晚餐的正确打开方式

晚餐的搭配

整体的搭配原则要满足主食+蔬菜+蛋白质食物。

上班族的饮食大多都很随意,食堂有啥吃啥或者外卖解决,主食经常是精米白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主食要粗细搭配,如果早餐和午餐难以满足,可以在晚餐上做些弥补。晚餐的主食可以吃得“粗”一些,比如燕麦饭、荞麦饭、蒸红薯、煮玉米都是不错的选择。

蔬菜每天要吃够 300~500 克,其中一半以上为深色蔬菜。100 克绿叶菜做熟后约为 1 拳头的量,可以估算一下自己白天吃了多少,如果没吃够量,晚餐就多吃些蔬菜;至于蛋白质食物,除了肉类也别忽略了豆制品的摄入,白天如果吃了肉,晚上可以选豆制品作为蛋白质的来源。

专心吃饭

很多人习惯边刷剧边吃,好好享受美好惬意的下班时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容易让人不知不觉的多吃,热量摄入可能超标,容易长肉。最好专心吃饭,用心品尝食物的美味。

来源:CCTV生活圈、科普中国

转发给家人朋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身上有这些特征,很可能是癌在 ... 在肿瘤医学领域,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癌症早期...
绝食能减肥吗 人类的身体机能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能应付多种不同的情况,比如在进食充足的时候储存能量,而在不进食的...
游在南通,鲜到如东|一片海何以... 游在南通,鲜到如东。今夏以来,南黄海之滨的如东火了,一批批“吃鲜大军”沿着海岸线寻了过来,网上攻略帖...
暑假未落幕国庆已升温!国庆“拼... 三湘都市报8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暑期即将落下帷幕,湖南旅游市场表现亮眼。线上平台数据显示...
原创 韩... 你敢信吗?我在韩国待了半个月,差点被一顿饭整破防。 不是因为难吃,是太省了。 首尔那阵子在语言学校,...
【广东】资画《旅游有感》指导老... 旅游有感 东华小学五年级资画 草原的风天比清爽,湖水荡漾,轻声唤醒草原的故乡——内蒙古。野花香、湖...
健康科普丨“七八分饱”到底怎么... “七八分饱”这说法听着玄乎,其实就是进食过程中身体在跟您悄悄说:“差不多行了啊,别吃太多霍霍我了。”...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 杜鹏主任科普... 饮食管理是痛风患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患者由于信息不全面或理解偏差,容易陷入饮...
抑郁自救|3个“微行动”法则 抑郁期最折磨人的,不是情绪低落,而是那种“明明知道该做什么,却怎么也动不了”的无力感。 如果你也经历...
不原谅也没关系 PDF电子版 不原谅也没关系 : 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自我疗愈圣经 [美] 皮特·沃克 链接:pan.b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