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和失眠常常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情绪困扰导致失眠问题,睡眠不足又加剧情绪症状。在秋季,日照减少和天气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大脑中血清素和褪黑素的平衡,加深这个循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多层次的方法。
1.改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严格遵循固定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有太大的时间差异,帮助身体建立稳定的生物钟。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比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慢跑、瑜伽等,但注意不要在临近睡觉前运动,以免身体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
营造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选择舒适的床上用品,为睡眠创造良好的条件。
2.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咖啡、茶、巧克力等含咖啡因食物的摄入,尤其在下午和晚上。同时,避免晚餐过饱或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影响睡眠。
摄入助眠食物: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有助于缓解焦虑和促进睡眠的食物,如香蕉、燕麦、蜂蜜等。香蕉含有色氨酸,可转化为血清素,有助于放松心情和促进睡眠;燕麦富含褪黑素,能调节睡眠节律。
3.心理调节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等放松技巧,帮助缓解焦虑情绪,使身心得到放松。例如,深呼吸时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再缓缓呼气,重复几次。
心理疏导:可以与家人、朋友倾诉自己的感受,分享内心的焦虑和压力;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治疗。
4.中医视角调整:
秋季对应“悲情”,适宜声音为哭泣(是的,允许自己哭泣有宣泄作用)
穴位按摩,太冲(足背),膻中(胸中)每日按压3次,每次2分钟。
5.医疗干预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焦虑和失眠的严重程度,使用抗焦虑药物和助眠药物。但药物治疗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对缓解焦虑和改善睡眠有很大作用。
专家简介:
李林:主治中医师,心理治疗师,针灸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 从事中医临床20余年,主持多项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均有深入研究。尤其擅长以中医药物和非药物疗法治疗精神疾病和各种身心疾病。
作者简介:
于海珠:主治中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现河北中医药大学),曾跟从省医院张建英主任医师临床学习,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中药、针灸、穴位贴敷等治疗各种焦虑、抑郁、失眠等各种神志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胃病等身心疾病。
物理治疗科简介:
物理治疗科由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MECT)、针灸室、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室组成。负责全院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针灸治疗及门诊患者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科室现有医疗、麻醉、中医及护理人员共8人。其中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1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使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病人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痉挛,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在治疗前使用麻醉剂和肌松剂,使电痉挛治疗过程中病人的痉挛明显减轻或消失。此技术治疗效果好、适应症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适用于中重度抑郁、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以及药物难治的各种精神障碍。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一定部位(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脏腑阴阳等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癫狂、失眠、焦虑、躯体化障碍等疾病的目的。科室开展多种针刺和灸法治疗。主要有普通针刺、电针、头针、耳穴压豆和子午流注等多种针灸手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皮层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刺激治疗技术。是纯绿色、安全无痛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无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对认知功能无损伤。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障碍、抑郁症、强迫症、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小儿自闭症、多动症等疾病的治疗。
物理治疗科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对物理治疗技术的学习和总结,本着开拓创新、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不断挖掘技术潜能,提高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供稿科室 | 物理治疗科
团队成员 | 李林、高淑会、吴梦雪、魏佳影
作者 | 于海珠
01
02
03
上一篇:今天起,改掉这个晚餐坏习惯!
下一篇:咨询师的核心是陪伴而不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