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南通,鲜到如东。今夏以来,南黄海之滨的如东火了,一批批“吃鲜大军”沿着海岸线寻了过来,网上攻略帖层出不穷。如东“品海鲜、泡温泉、逛古镇”一日游已成为长三角短线游热门选项。
“凌晨两点排队等烧饼,只为那口虾籽的鲜。”“上海游客自驾2小时,就为赶上‘开渔第一网’。”“周末翻台100桌,小餐馆老板直呼‘做不完,根本做不完’。”……
不禁想问,一片海,如何能让一座城鲜香四溢?如东海鲜的持续畅销,又蕴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一
如东海鲜是鲜美的。
“海鲜海鲜,一口入魂,三日思量。”无数食客的味蕾体验便是明证。选料生猛,滋味清鲜,当地老饕坦言,正宗如东海鲜必须用本港捕捞的野生货,同是一条黄鱼,如东本港的“鲜气”总比外港的高出一截。
这份“鲜气”,离不开天赐的自然馈赠和人的匠心运作。
如东坐拥86公里海岸线和100余万亩滩涂,地处长江入海口与黄海交汇处,浮游生物丰富,孕育了1000余种海产。其中文蛤肉质鲜嫩,被誉为“天下第一鲜”,乾隆皇帝曾御笔亲题;梭子蟹膏肥黄满,年产量占全省三成。
丰富的自然资源只是基底,真正让如东海鲜“游”出深闺的,是一场持续数年的产业深耕和品牌锻造。从打造“中国海鲜之乡”金字招牌,到创新“海上迪斯科”踩文蛤体验;从建设国家中心渔港,到发展海鲜精深加工,如东用全产业链思维让海鲜从“论斤卖”转向“论值卖”。
近年来,如东敏锐抓住长三角短途游爆发机遇,将海鲜美食与温泉康养、古镇夜游等业态“一桌端”,用“鲜到如东”的整体品牌打动游客,为如东海鲜再添了一把火。
二
这场看似水到渠成的“鲜味革命”,凭何引来富贵流量?如东海鲜的烹制锅里,至少能品出三味“特色调料”:
难以复制的鲜活体验。有人把如东的海鲜消费解读成“从浪尖到舌尖”的沉浸式体验。即使面临旅途奔波和排队等待,游客仍乐此不疲,这其中的体验差不断吸引复购。
比如,上海游客杨先生专程驱车2小时到小洋口渔港,就为守着渔船靠岸“抢”第一网梭子蟹,当场交给餐厅蒸制,第一时间大快朵颐;南京游客吴女士为买一个虾籽烧饼,甘愿排队3小时,最后6人分食一个烧饼仍觉不虚此行。这种“为一口鲜不惜力”的消费行为,成了如东海鲜最好的活广告。
深度融合的业态创新。如东的“海鲜+”之旅并非简单拼凑。从清晨滩涂“海上迪斯科”踩文蛤,到中午渔港码头抢“出水鲜”;从下午泡珍稀温泉品温泉蛋,到傍晚逛栟茶古镇看光影秀尝蛏汤——如东用一条龙体验将游客“粘”了下来。
游客被如东的多元体验所打动,从一天的行程中看到了短途游的更多可能,于是用一次次打卡、一份份订单支持如东。让全网种草的,不仅是对“极致鲜味”的追求,更是对“一站式休闲”的认同。这种认同,也悄然转化为游客对如东海鲜的长期好感。
快速响应的政府作为。游客用脚投票打前阵,如东则“精准接招”。早在2007年,如东就借荣获“中国海鲜之乡”的契机,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如东海鲜产业,叫响‘海港、海鲜、海韵’品牌”。如东着力提升海鲜品位和档次,培育打造餐饮“名菜、名店、名师”,推进海鲜的精深加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培养人才,制定生产流程和工艺标准,促进海鲜菜品规模化、连锁化。
面对突然增加的游客,迅速加强市场监管。作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如东构筑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网络和责任体系,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关和价格公道关。当游客的目光转向“如东海鲜如何带得走”时,政府快速完善冷链物流,助力海鲜商贩实现“全国快递次日达”。有网友热评,这种懂营销、重管理、有远见的政府形象,成为如东海鲜畅销的又一推手。
三
近两年,靠特色美食出圈的城市不少,但能持续火爆的并不常见。不同地方各有招数,但也存在不少共通点。流量时代,如何留住“持续的富贵”?
体验是最好的流量密码。流量经济落地来讲就是体验。在如东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真实、多元和沉浸式的消费场景,这成了跨区域传播的催化剂,也成为游客选择如东最主要的原因。
面对网络上巨大的讨论量,如东以匠心待客,主动将“海鲜”“温泉”“古镇”与整座城市关联起来,做好“配套”、打好“组合拳”。在文旅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体验感是这座城市脱颖而出最强的消费动力。
整合是最佳的发展路径。对于这波“富贵”,如东说这是自己的“厚积薄发”,网友则说这是“一座滨海小城凭借独特资源赢得游客与口碑的故事”。
在消费升级时代,资源的整合可以为城市的破圈创造契机。如东敏锐察觉到了“海鲜+”带来的机遇并及时承接,体现了对资源价值的尊重与肯定。还通过线路设计、业态培育等方式持续激活,把“如东海鲜”的知名度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力,带动地方产业全面发展。
准备是最稳的成功基石。如东能够接住这波流量,与“懂得先准备好自己”是分不开的。早在多年前,如东便已开始围绕“一片海”布局产业链——从建设国家中心渔港,到发展规模化海洋牧场;从打造海鲜地理标志,如拥有如东文蛤、如东条斑紫菜等多件地理标志产品,到申创“中国海鲜之乡”等,为产业融合和升级打好了基础。借着此番,如东将海鲜与温泉、古镇等本地特色资源“打包”,一齐向广大游客进行“安利”。
通讯员 毛茜 陈旭楠
校对 盛媛媛
上一篇:暑假未落幕国庆已升温!国庆“拼假”受青睐,上班族成出游主力
下一篇:绝食能减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