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西南的莲花山坳之中,坐落着一片藏汉结合的佛教建筑群,被称为“塔尔寺”或“塔儿寺”。1961年3月4日,塔尔寺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5年9月29日下午3点多,我从西宁火车站乘坐公交来到鲁沙尔镇,步行穿过街道,才到达塔尔寺。购买门票后,进入中山门,在宽阔的广场的右侧,并排矗立着八座如意宝塔,为纪念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涅槃的八大功德,被称为“善逝八塔”。
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逐渐成为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走进塔尔寺所在的山谷,两侧的山坡上分布着密集的建筑,依山傍塬,错落有致。我从北向南,经过两个小时,依次参观了这里的主要殿宇。
1.护法殿
这里坐北朝南,位于山谷入口,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正殿有两层,单檐歇山顶,覆盖鎏金铜瓦,也被称为“小金瓦殿”。殿内供奉五勇猛明王护法像,驱逐邪恶,保护正法。
2.祈寿殿
这里坐北朝南,紧邻护法殿西南侧,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正殿有两层,重檐歇山顶,供奉释迦牟尼等佛像。盛夏时节,花朵绽放,也被称为“花寺”。在庭院里,竖立一块巨石,为宗喀巴母亲曾经休息的地方。
3.医明经院
经堂坐西朝东,位于西侧山坡下方的巷道里,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这里是研习藏医学的专门机构,兼具汉式殿宇与藏式平顶建筑特色,也被称为“曼巴扎仓”。
4.释迦佛殿
此殿坐西朝东,紧邻医明经院西南侧,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第一任大法台根本上师沃色嘉措负责兴建。殿内中间供奉七岁等身量的弥勒佛,左边供奉主尊释迦牟尼报身像。
5.依怙殿
此殿坐北朝南,紧邻释迦佛殿东南侧,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7年)。殿内供奉着塔尔寺内现存最大的铜制鎏金宗喀巴大师像,制作精美,面容英俊。
6.大金瓦殿
这里是塔尔寺的核心,也是最古老的建筑物,始建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此殿坐西朝东,前方是大经堂,左侧是释迦佛殿,右侧是弥勒佛殿。可惜,大经堂正在维修,无法从正面观看大金瓦殿。
绕到大金瓦殿的后方,四周为绿色的琉璃砖墙,表面装饰着精美的雕刻。在大殿之中,安放着纪念宗喀巴大师的银塔,殿外生长着宗喀巴大师肚脐滴血而生的菩提树。
7.班禅行宫
游览完塔尔寺,准备离开之时,返回到入口处,抬头看到西侧山坡上方的班禅行宫。顺着曲折的台阶,登上顶部的平台,行宫坐西朝东,俯瞰整个山谷,居高临下,气势恢宏。
这里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乃班禅在此地的行宫,也是历任法台的寝宫,被称为“大拉让”,汉语为“吉祥宫”。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修建宫墙、华门、牌坊等,并赐名“永慧宫”。
8.塔尔寺全景
夕阳西下,游人散去,站在班禅行宫前,俯瞰塔尔寺全貌,笼罩着神圣和安逸的气息。向北边望去,入口处空间开阔;向南边望去,寺内的建筑依山就势,好像一座山间的村庄。
最初,按照宗喀巴的指示,人们在他的出生地修建石塔。后来,不断重建,成为大金瓦殿内的银塔。先有塔,后有寺,因而得名“塔尔寺”。从明清时期至今,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最终形成1000多座院落和4500多间殿宇僧舍的庞大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