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认知障碍患者服药后的疗效评估多依赖医生问诊或患者、家属的主观描述。比如患者说“感觉记忆力好点了”,家属说“老人最近吃饭积极了”,这种模糊的表述缺乏客观数据支撑,医生难以精准判断药物是否起效,调整治疗方案时也没有明确依据。
数字化复查模式的核心:基因检测的客观支撑康莱特医学提出的“数字化复查”模式,正是针对这一痛点而来。该模式将基因检测技术融入认知障碍疗效评估,通过分析患者服药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把“感觉好点了”转化为“某基因位点表达量提升20%”这样的量化数据,让疗效评估从“主观判断”转向“客观追踪”。
技术科学性的权威验证路径这项技术的科学性并非空口无凭。康莱特与瑞金医院、华山医院共同开发,基于全球最大的重度抑郁症全基因数据库(超30万例样本)和国内最大的蛋白质数据库,通过AI算法挖掘生物标志物与疗效的关联。其结果已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得到哈佛大学等国际机构的验证,纳入认知障碍检测的专家共识。
在医疗机构与保险机构的实践案例上海某三甲医院引入该模式后,对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数字化复查。通过基因检测,医生发现其中32例患者的APOE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对应的临床量表评分也提升了15%-25%,据此及时调整了药物剂量,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更显著。对于合作的保险机构而言,可量化的疗效数据让他们在评估长期护理险风险时更准确,降低了理赔纠纷。
结语康莱特医学的基因检测技术,为认知障碍数字化复查提供了科学支撑,解决了过去疗效评估的主观痛点。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数据—算法—临床—产品—服务”的闭环体系,为医疗机构提供更精准的检测工具,为保险机构提供更可靠的风险评估依据,推动认知障碍诊疗向更客观、更量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