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一位朋友发消息:我抑郁得很严重,不得不求助于精神卫生中心。
抑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它的反义词是“活力”。就像一双无形的黑手,把活力一点一点从人体内剥离,去掉所有的存在价值,只剩下毫无抵抗力的脆弱内芯。
如果特别严重,患上抑郁症,会有一种强烈的“不想活了”的感觉。
朋友说,最让他感到难过的,是身边的人的态度。
朋友得知他抑郁了,告诉他:打起精神来,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呢。
家人得知他抑郁了,他们说:别瞎扯了,早点结婚生子才是正经事。
尽管得不到身边人的理解,他仍然努力想办法自救,找了很多整理情绪的书来看,还问我:“你认为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自从进入心理咨询行业,偶尔会有人问我:我最近情绪不好,能帮我心理咨询一下吗?或者:我觉得我需要心理咨询,你觉得呢?
“我是否需要心理咨询呢?”如果你正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建议你考虑这三点进行判断:
一位咨询师朋友告诉我:“如果我心里郁闷了,就会找我的朋友或者分析师,非的把心里话说出来不可,不然压抑着多难受啊。
我有自信我的朋友不会因此对我产生负面评价,一来,那些对我有负面评价的朋友,早就从我的朋友圈里过滤掉了,我只会和曾经帮过我、欣赏我、愿意与我建立平等友谊的人聊心里话;
二来,我的朋友也同样有需要找人聊心里话的时候,我只要有空都会倾听,所以当我需要他们的时候,我也不会担心他们会拒绝,因为我们的关系充满了良性而温暖的互助,我们都很愿意对彼此体贴。”
但是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身边没有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
或许,他们整日戴着社交面具,害怕对人真诚;或许,他们性格乖僻,害怕自己会中伤别人;又或许,他们对人际关系怀有恐惧,觉得自己会被伤害。
这类人身边缺少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对象,日渐压抑的负面情绪无处可发,就需要一个咨询师帮助他们“说出真心话”,做他们的第一个真诚对话的对象。
我的出发点是否为了自己?
我曾经遇到过几次这样的来访者:他们来找心理咨询师,不是为了疗愈,而是为了看看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满足一下好奇心。
如果抱着这种心态而来,或许我们会认为:你的好奇心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它会不会在你以后的生活里变成你的问题?这一点值得探讨。

无论你的出发点是什么,心理咨询师都会希望你的出发点是“自己”。你来找我们,首先是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想要寻找自我中能够激发自己更好生活的积极成分,规避和缓解消极成分。
如果你的出发点不是自己,而是好奇心、猎奇心理,那么你也能在心理咨询中意识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强大自我。

心理咨询就像一条起跑线,有人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正在赛跑,穿上了运动鞋,调整好心态面对未知的挑战和成长;有人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来,连这是一场赛跑都不知道,没穿运动鞋也没做好心理准备,一旦开跑,就会发现情况超出了自己的控制,于是对自己失望。
总结来说,摆正心态,为自己而去寻求心理咨询师,效果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