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著+清华建筑系男孩,给你推荐北京新玩法!
创始人
2025-08-27 18:02:05
0

他,从小在胡同长大,画笔不离手,心里装着对艺术与设计的。热爱

他,从小痴迷收集地图,对纵横交错的城市交通网,有着说不尽的迷恋。

宋壮壮与李明扬,两个从清华建筑系走出来的男生,在2017年共同创立了“帝都绘”——一个专注于城市科普的信息设计工作室。

他们用可视化解读城市,把冷冰冰的数据变成有温度的故事,带你真正“走进”北京、“读懂”北京。从爆款公众号文章到引发万人讨论的专题,他们始终用创意点亮城市的角落。现在,就让他们带你换个角度,重新逛一遍北京城

搜狐号: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祖辈口述的故事或儿时环境,如何埋下你们对北京城市文化深层好奇的种子?

宋壮壮:小时候在饭桌上,家里的老人总是讲一些过去的故事,他们那个年代北京的样子,四合院里的生活点滴,过去的城墙城门是什么样的,这些都对我产生了影响,也让我对过去的北京产生了一些浪漫化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北京老城的历史文化更感兴趣。我一直对艺术设计感兴趣,但选择建筑专业,做“帝都绘”其实很大程度上回到了最开始想做的平面设计。

编辑

宋壮壮6岁作品《神奇的滑梯》

编辑

宋壮壮高中主题班会北京城市沙盘。

李明扬:我妈妈是出版社编辑,她出版的书有一大块是跟北京文史类相关。我小时候经常会拿她看稿子的教样纸背面打草稿,在打草稿的时候呢就会顺便看一下内容,这样就在无意中看到了一些杂七杂八的文史知识,这种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的。

我记得九岁时,正好赶上祖国50周年大庆(99年),学校让每个人做个手抄报,主题是:50年巨变的北京城,当时家里人就带着我去逛,去找这些变化的地方。那个时候的北京确实变化非常快,每天都眼睁睁地看到许多重大工程的建设,平安大街拓宽,西直门立交桥拆除重建等…所以可以说,家庭和城市快速发展的双重影响,给我埋下了好奇的种子。

编辑

李明扬童年开始收藏的地图

搜狐号:帝都绘当初为何选择“数据可视化”作为表达形式?

李明扬: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作为建筑专业出身,我们最擅长的就是用图说话,这无疑是我们最得心应手的方式。其实很多人对我们的专业有一定误解,以为我们就是盖房子的,但实际上我们并不会亲自施工,只是更懂得如何用图像来表达。正因如此,图像成了我们解读这座城市的一种重要手段。

宋壮壮:除了专业能力的支撑,我们也受到了一些书籍的启发。当时有一本讲纽约建设过程的书,采用了丰富的图解形式。我们在做第一本书的时候,目标很明确——就是想做出那本书的“北京版”。虽然最终成果和那本书还是有差异,比如我们使用了更强的可视化图片。而且当时市场上这类形式还不多,也算是一种空白,我们愿意去做这样的尝试。

编辑

搜狐号:内容创作以来,获得最大反响或争议的一篇推文内容是什么?争议点暴露了公众对北京文化的哪些误解?

李明扬:我们很早之前发布过一篇题为《北京的100个人》的文章,那也是我们第一篇阅读量突破10万+的内容。那是我们第一次借助宏观数据来呈现北京人口结构的分布状况。通常大家对“北京人”的理解多来自自身周围的经验,而我们借助统计数据做了一种形象化的呈现。

比如,每100个北京人中,有多少人属于某一类,多少人属于另一类。这种直观的对比引发了很多争议。很多人反馈:“这跟我日常感受到的完全不一样!”举个例子,我们说100个北京人里,63个人有北京户口,37个人没有。结果留言区就吵翻了——有人反驳:“我身边几乎没人有北京户口,怎么可能比例这么高?”另一拨人却认为:“我周围的人全有户口,你怎么反而说只有63%?”

编辑

编辑

甚至我们还发现,不同平台上的用户反应也有明显差异。在微信上,更多人表现出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而在其他一些平台,很多人会直接质疑数据的真实性,觉得我们在胡说八道。把不同社会侧面和人群切片放在一起时,所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强烈的。

实际上,任何涉及北京复杂性的议题,都很容易引发争论。我们还有一个持续了五年的内容项目——每年元宵节推送的“地铁灯谜”,用插画形式演绎地铁站名,初衷是做得有趣一点儿,让大家会心一笑。但每次发布,总有一批观众批评我们曲解了北京地名的本义。不过我们始终觉得,这只是我们理解这座城市的一种方式。我们并非权威机构,更想为大家提供一些轻松、有趣的内容。

编辑

宋壮壮:当时北京正好在推行“整治天际线”行动,我们针对这个话题做了一期科普内容。没想到反响特别剧烈,像一阵疾风骤雨——从早上八点多到下午三点左右,阅读量迅速突破一百万,评论也有几千条。这篇文章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每个人的认知差异其实非常大。即便你试图客观地陈述一个事实,也很难通过引导去改变读者早已形成的看法。

搜狐号:帝都绘的主要读者是哪些群体?

李明扬:五年前,我们曾经通过一篇推送对读者群体做了一次调查。首先,年龄方面,主力读者是1985到1995年出生的人,约占50%。其次,学历上,大约一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在地域分布上,北京本地读者约占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最后从专业背景来看,由于我们本身是学建筑和城市规划出身,早期相关专业的读者比例较高,不过如今这个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读者的专业也越来越多元了。

搜狐号:是否遭遇“选题疲劳”?如何突破瓶颈,找到尚未被讲述的切口?

李明扬:之前确实偶尔会担心选题会不会被耗尽,但事实上,每一次我们又都能冒出很多新的灵感。我们的内容推出节奏本来就慢,每年大概只做十篇左右,所以目前还远没到选题枯竭的程度,甚至有不少想法还没来得及深入展开。我们偶尔也会接一些半定制式的广告合作,但始终坚持核心内容不能是广告——哪怕在文末巧妙地衔接品牌露出,也得自然而然。因此我们更多时间其实花在思考:怎样既保持内容质量,又能优雅地实现商业衔接。

编辑

帝都绘团队在讨论选题

搜狐号:若为亲子家庭设计一条“非打卡式”北京探索路线,会怎么设计?

李明扬:其实我们每一期推送都是一个相对非主流的维度。比如最近刚出的一篇关于北京logo设计语言的内容,里边提到了天坛。你能发现有数不清的和北京有关的地方,都用天坛作为自己logo的一部分。你在城市里找一些logo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一个收集的工作。

然后呢,关于这些打卡的路线,其实我们有很多推送都是这方面的内容。之前呢。壮壮曾经做过一个讲座,他当时就提到了,就是。我们可以把城市当做一个游戏来看待,所以城市当中呢有很多有意思的玩法。我们曾经这个计算过,在北京如果你不重复的坐地铁,你能最长的路线,你能坐多长。那你就从白天坐到晚上,看看可以一笔画能画多长,主要还是看你是否有情趣干这些事情。

最近,我们在做一本关于建筑的书,带大家去探访建筑,但我们刻意规避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不是带大家去按照某一个历史时间的顺序,或者说中轴线空间的一个顺序。我们是找到一些宽泛的话题,从这些话题当中我们引出一些建筑,比如说我们会让大家去看北京最红的建筑,最黄的建筑,最绿的建筑,最黑的建筑等吧就是类似于这种选题。给大家提供不同角度体验北京的一种方式。

宋壮壮:虽然我们并不常规开展游学业务,但仍时常接收到一些定制需求。例如,之前CBD附近的一家美术馆曾邀请我们设计并带领一场城市漫步(Citywalk)。可能很多人会疑惑:谁会选择在CBD进行Citywalk呢?但实际上,那片区域蕴藏着不少值得探索的角落。我们设计的路线大约耗时两小时,串联起多个标志地点,贯穿了CBD的发展历程、规划理念和历史层理,沿途还融入了一些文物古迹——希望通过这样的行走,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每日工作的环境。说到底,路线的设计始终取决于参与者的兴趣和具体需求。

搜狐号:国外有哪些城市文化的打造让您印象深刻?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

宋壮壮: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我对纽约的城市文化比较了解,它就是一个不断创造新文化的地方。比如《忍者神龟》——我最早了解纽约,就是从这部动画开始的。故事就以纽约为背景,把城市当时比较不堪的一面——下水道里的老鼠和乌龟,巧妙转化成了一个全球知名的IP。很多人去纽约都会吐槽它老旧的公共卫生系统,地铁里见到老鼠也不稀奇,但纽约人却能把这种“槽点”变成一种文化输出。这也说明,文化符号需要持续创新。没有什么符号是永远“老”的,它们都曾是新事物。重要的是敢于创新,让旧的土壤里长出新的故事。

编辑

李明扬:一个城市要想形成独特的文化,往往需要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主动的推动,让文化和城市真正融合。比如,我们常说要挖掘非遗IP、做文化宣传——这些当然有必要,但更多是被动的动作;其实还可以更主动一些。我印象特别深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大脚印”焰火:它从永定门升起,沿着北京中轴线一步步迈向鸟巢,像一场宏大的时空行走,在天空中留下奥林匹克的印记。这就是非常主动、有力的文化表达。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也让我很受启发。尽管有争议,但它充分实现了城市与文化的互动,把整座城市变成了舞台。再比如日本,他们特别擅长把动漫IP和城市形象结合在一起,像“圣地巡礼”这种方式(圣地巡礼,是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爱好者探访作品现实场景原型的文化旅游行为,如《灌篮高手》取景地、秋叶原等地标成为热门巡礼点),就是通过动漫情节带火真实地点,让更多人因为喜欢故事而认识一座城。这种贴近大众情感的方式,往往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编辑

搜狐号:未来帝都绘还有哪些新的规划?

宋壮壮:除了持续深耕内容,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多元的媒介形式,比如目前已经开始尝试制作短视频。

李明扬:我们的目标首先是把关于北京的内容做得更深入、更立体。未来大家会看到更多线下实体作品,例如在隆福寺广场就有一幅我们创作的大型公共画作。同时,我们也不会只局限于北京,正计划逐步走向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解读更多地方的文化与故事。

在内容载体上,我们会更灵活地运用多种平台:公众号内容会同步至其他渠道,并将主动开发小程序、APP等产品形态。从去年启动的“文物地图数据库”就是一个开始——我们正在为北京建立基础数据资源库,而这批数据也将成为我们未来内容创作的重要支撑。

编辑

帝都绘出版过的书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入... 哪怕只有一个人吃饭,也要做到精致得体,美食、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品味和追求,用心去过好...
COPD患者的餐桌指南:这3种... 你是不是也试过,明明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却感觉喘不过气来?如果你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这...
咨询师的核心是陪伴而不是分析 那天路过西安脑康心理咨询中心候诊区时,看着王老师刚送走一位眼眶红红的姑娘,又马不停蹄接起咨询电话,我...
草药哥 | 焦虑抑郁患者,秋季... 焦虑、抑郁和失眠常常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情绪困扰导致失眠问题,睡眠不足又加剧情绪症状。在秋季,日照减少...
今天起,改掉这个晚餐坏习惯! 你重视自己的晚餐吗? 和早餐、午餐比 很多人觉得晚餐并没有多么重要 不过,不少疾病都与晚餐有关 晚餐...
开学前第一课 谈如何“沟通” ...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 开学前的一课,学什么?8月25日,在成都新都四中,三百多名师生家长们...
深圳视频剪辑培训机构排行:小白... 嘿,朋友们!如果你在深圳,想学视频剪辑,肯定刷到过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吧?什么“包就业”、“高薪保障”...
未来产业发展如何谋篇布局? 浙... 8月27日,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产业发布会暨合成生物与氢能产业创新合作推介会在上海举行。专家学者...
原创 当... 看着26岁的年轻生命在婚姻矛盾中被丈夫用砖头拍击、汽车碾压、刀具捅刺百余刀夺走,任谁都会脊背发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