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癌症也要看脸了?
创始人
2025-08-27 21:24:40
0

“谁能联系上拜登总统团队?AICDS爱云医用云诊平台提前三年精准判断拜登前列腺癌和各种重疾。”爱云医的合作人张建国曾于今年5月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这样说。

 

此番言论,恰逢美国前总统拜登患有前列腺癌并已扩散至骨骼的消息刚刚公布。

 

他还翻出了2022年发在多个平台上的帖子,不无遗憾地表示“可惜美国大使馆和总统团队没有重视”。

 

根据这份报告,拜登的前列腺病变高风险,置信度87%,同时还有帕金森、颅内肿瘤等多项预警。

 

爱云医云诊平台,是一种无接触式的AI癌症筛查系统。使用者只需按指示拍下并上传相应部位的照片共12张,以及一段对着脸部拍摄的30秒的视频、一段语音自述,包括哪里不舒服、家族病史、过往病史等,即可在24小时内得到健康检测结果。

 

爱云医创始人周益华告诉,目前他们的AI云诊平台已经覆盖超过110种肿瘤和1700多种其他疾病,准确率可以达到80%到90%,甚至更高。通过对比不同时段的检测结果,还可以实现对全生命周期身体数据和疾病发展实时监测的目的。

 

这种堪比“相面”的技术,让很多人将信将疑,不过,通过面部特征来看穿人体健康本质,爱云医并非独家,多家全球知名院校、医院,也将其列为研究方向之一。

 

就在前不久,《柳叶刀·数字医疗》刊登了哈佛医学院Hugo J.W.L. Aerts团队的研究,他们开发的一款根据面部照片来检测健康状况的AI工具,可以辅助预估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从作者组成看,这一研究还涉及麻省总医院布里格姆分校和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等多家机构。更多公开资料显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中国的鹰瞳科技等,也有类似的成果。

 

按照开发者所说,如果该技术广泛推开,对医疗健康行业将有颠覆性的影响。

 

中国AI“相面”悄然杀出?

 

相比之下,中国在AI“相面”方面似乎已经走到了前列。

 

“我们目前有可能是全球领先的无接触式的AI医生系统的原研技术提供商。”周益华说。

 

除了更早发现癌症,爱云医的AI云诊平台,还可以将糖尿病发现的时间提早5到15年,将冠心病的发现窗口提前5到25年。

 

在AI云诊的3.0版本中,爱云医还可以给使用者定制3D数字心脏,可以清晰看到心脏的形态、血流情况,如果有房颤、慢性心衰等问题,通过这个数字心脏就能一目了然。

 

海外研究从目前情况看,虽然还没有在预防层面上,有如此明确的落地场景和应用前景,但是也展现出了改变癌症等恶性疾病治疗现状的潜力。

 

Hugo J.W.L. Aerts团队开发的AI,也就是对FAHR-FaceAge(生物年龄估算模型)进行生存预测微调以后的FAHR-FaceSurvival(生存风险预测模型),在死亡风险预测试验中显示,风险最高的一组患者,有50%在90天内死亡;风险最低的一组中,仅有2%的患者死亡!


“这可以帮助患者和临床医生做临床决策和护理计划。”Hugo J.W.L. Aert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是诊疗的重要部分。对于有些患者来说,治疗本身可能会加速死亡。以往这种评估多是凭经验,按照研究者所说,其准确率有时候“只比抛硬币好一点”,算法则可以显著提高准确性,更好地帮助医患作出决策。

 

时至今日,癌症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在中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相当一部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生存率会大幅提升——即便是最凶险的胰腺癌,5年生存率也可以提高到70%以上;早期乳腺癌等,甚至可以治愈。理性决策,结合情感支持等,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如果仅仅是上传照片和视频就能及早发现癌症、准确预测病情走向,对于人类寿命进一步延长无疑是非常大的利好,只是,这项技术真的靠谱吗?

2022年中国全癌种各年龄段的发病情况。

来自: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报告(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AI“相面”如何发挥作用?

 

“我们用的是中医诊断方法和原理,但是用了大量的西医临床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周益华告诉虎嗅。其中的中医血脉被他视为产品“护城河”的精髓所在,而回顾来时路,这一血脉也给AI云诊系统和爱云医的发展带来了颇多曲折。

 

2015年,已经创业五六年,在珠宝、服装等领域有所建树的周益华,来到新加坡读“总裁班”。当时班上有个同学,就在手机上帮人看病,只要有照片就行。他在心里打了问号,就想用母亲的病情试探一下。这个同学不仅看出了母亲已知的疾病,还发现了家人还没来得及告知他的新病情。

 

“我当时想如果能把这个技能开发成软件,在计算机上给人看病,那就太牛了!”周益华告诉虎嗅。后来,他了解到,这个同学是中医、西医双料博士,在国内也有自己的私立医院。于是,回国后,周益华就说服他开始创业开发产品了,这也就是爱云医的前身。

 

当时,AI在国内还没有火到人尽皆知,在医疗领域也还很少。作为较早吃螃蟹的团队,周益华和后来的一批又一批同行者,走了很多弯路,碰了很多壁,才逐渐找到了现在的方向。

 

“我们的AI云诊系统把人脸、耳朵、舌头、手,拆成10万个位点。”周益华介绍说。在前期的训练中,AI从大量患者数据中总结出了对应这些点位的阳性特征,在检测中,AI又会将患者的阳性特征与用户上传的照片、视频中相应点位进行对比。点位重合情况,就可以反映出其健康状况。

 

“简单来说,就是将普通人的面部特征与患者的面部特征作比对,重合率达到一定水平,就意味着有患病的风险了。”周益华向虎嗅总结说。在整个过程中,AI大模型都在做判断题。

 

从原理上说,爱云医将理论基础锚定在了中医的“望诊”原理上,即人面部、手部、舌部、耳部都有区域与内脏器官对应。比如:下巴对应的就是生殖系统。周益华结合美国前总统拜登的案例指出,“他的下巴上有血丝,下巴是一个典型的阳性反射区,说明他的生殖系统有健康问题。”

 

爱云医AI云诊系统搜集的照片要覆盖面部等多个部位,就是要将面诊、手诊、问诊、耳诊、舌诊五诊合一,目标就是要形成交叉印证,减少误差。而且每一种疾病都有一个单独的模型。

 

在其监测猝死、脑卒中、冠心病等急病时,模型还会将视频中每一帧画面都放大100倍,然后从中找到皮下血流的特征,包括流速等,从而还原心脏跳动的节奏,对疾病风险作出判断。这实际上是一种改变了形式的中医脉诊过程。

 

而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相关研究,则更侧重于生物统计学和衰老特征的分析。他们将FAD,也就是AI估算的年龄与自然年龄的差,定为生物标志物。这个数值越大,受试者健康状况越差。在肿瘤患者中,看起来越老的患者,预后会越差。

 

具体而言,FAHR-FaceSurvival模型会更关注眼睛下方和鼻子周围,研究者认为这一区域与死亡相关;而FAHR-FaceAge关注鼻唇沟和颞部,因为这与衰老相关。

 

现代医学对于通过面相等判断疾病也确有一定支撑。

 

比如:皮肤发黄可能有肝脏疾病;唐氏综合征患者,会有面部三分之一发育不良,鼻子突出的程度减少,面下部凸度减少等特征。北京协和医院强佳祺等人的撰文中也提到,哮喘患者往往有较宽的鼻宽和较短的中庭;帕金森患者在露齿微笑时运动参数会出现异常。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AI可以通过面部、手部等体表特征,就能检测出所有疾病,即便是对于常见疾病,也有其暂时还难以解决的问题。


Hugo J.W.L. Aerts团队算法图示。

来自:《柳叶刀·数字医疗》

 

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我早就知道这个AI,但是不敢尝试。”爱云医AI云诊平台刚上线时,就有医疗健康领域人士这样告诉虎嗅。担心真的查出现代医学还无法检测出的过于早期的疾病是原因之一,这很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

 

从数据看,AI“相面”技术正快速在应用层渗透。

 

自2024年年底以来,爱云医的AI云诊平台已经为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20万人做了健康检测,爱云医去年的收入超300万元,按照周益华所说,2025年该公司的业绩有望超过1亿元,这意味着用户数量激增。Hugo J.W.L. Aerts团队的相关算法出于研究目的,也在来自两个癌症治疗中心的6196名癌症患者中做了测试。

 

与之相伴,担忧和争议也都在升级。除了上述提到的对心理问题的担忧,还有对误诊、漏诊,出现这些情况,患者问责无门的担心,以及对此类工具仍缺乏临床验证的质疑等。

 

事实上,Hugo J.W.L. Aerts团队在其论文中也提到,一些整容技术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做过鼻部矫正者,估算的年龄可能会偏高,平均增加1.11年。

 

此外,AI模型的特点,也给此项技术应用范围设下了限制。

 

比如:为了减少幻觉,类似通过照片来判断健康情况的AI,都没有使用生成模型,而是选择了判别模型。这类模型在泛化能力、可解释性等方面都相对较弱,且标注量又大,会导致在缺少数据的疾病、人群中,表现欠佳。

 

周益华就直言,爱云医的AI云诊系统目前在黑人等肤色较深人群中误差较大。“第一个是我们的技术80%以图像识别为主,如果要对黑人有效,需要将整个系统都调一遍。第二是很难获取黑人的临床数据。”其检测准确率高的疾病也集中在较为容易获得数据的结直肠癌等领域。

 

在隐私保护方面,面部照片更是非常敏感的信息。央视新闻就曾报道,有人脸识别系统信息泄露,造成“被贷款”“被诈骗”等问题发生,还有人因此卷入了不法分子用人脸信息洗钱、涉黑的违法犯罪活动中。

 

人脸信息叠加健康数据,一旦泄露后果更加严重。

 

对于爱云医来说,将中医诊断方法和原理用在大模型中,使其有更高的壁垒的同时,也徒增了很多阻碍。

 

事实上,在创业之初,他们不只是用中医的原理,也想用中医的数据来训练模型,但是第二年(2016年),周益华就决定放弃中医数据,转而用西医数据来训练模型了。为此还导致早期合伙人退出核心管理层。

 

“中医的数据,AI没法学习。”周益华向虎嗅指出,10个中医有10个结果、10个方子,到底学哪一个?一个胃脘痛,可能包含了贲门、胃、十二指肠,乃至肝胆的部分疼痛。

 

更重要的是,当时绝大部分投资人还不能接受中医。因为不能放弃中医理论做基础,周益华一直在烧自己的钱来做研发。

 

直到AI云诊上线赚钱以前,他个人投入的资金高达6000多万元,因为焦虑,曾大把大把掉头发。公司一度只剩下3个人。疫情期间,因为实在无力运营,这3个人只能各自找了工作,用业余时间继续开发产品。

 

时至今日,周益华坚信已经找到了正确的发展路径。“我们认为诊断是一切医疗大健康的入口,”他向虎嗅表示,只有做好诊断,才能向千行百业导流赋能。由此可能开启万亿级的市场。实际上,其“猝死监测”工具已经被保安公司等跨界企业用起来了。

 

据周益华透露,该公司还在推进AI云诊系统作为医疗器械的注册事宜,未来有望作为二类医疗器械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从“我怕真的查出病来”的恐惧,到“猝死监测”工具的落地,通过照片、视频等无接触式发现疾病风险、评估健康状况的AI,正从令人不安的想象,变为充满争议的现实。

 

无论是爱云医还是顶尖学府的研究团队,他们面临的始终是最根本的问题:如何跨越中西医的认知鸿沟,向科学界证明其有效性?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没有偏见的海量数据,以确保模型的公平与准确?最关键的,当人脸和健康数据深度绑定,如何建立牢不可破的防火墙,保护用户的隐私与尊严?

 

随着用户规模的指数级扩大,这些问题的分量会越来越沉重。能否答好这些问题,也将最终决定这项技术究竟能否抵达更远的未来。

文章标题:查癌症也要看脸了?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42373.html

阅读原文:查癌症也要看脸了?_虎嗅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不原谅也没关系 PDF电子版 不原谅也没关系 : 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自我疗愈圣经 [美] 皮特·沃克 链接:pan.baid...
扬子江西普会“盛宴”:创新咽喉... 8月16日至21日,第十八届西普会在海南博鳌举行。医药零售经历了一年的调整之后,行业正在快速重整,今...
原创 入... 哪怕只有一个人吃饭,也要做到精致得体,美食、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品味和追求,用心去过好...
COPD患者的餐桌指南:这3种... 你是不是也试过,明明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却感觉喘不过气来?如果你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这...
咨询师的核心是陪伴而不是分析 那天路过西安脑康心理咨询中心候诊区时,看着王老师刚送走一位眼眶红红的姑娘,又马不停蹄接起咨询电话,我...
草药哥 | 焦虑抑郁患者,秋季... 焦虑、抑郁和失眠常常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情绪困扰导致失眠问题,睡眠不足又加剧情绪症状。在秋季,日照减少...
今天起,改掉这个晚餐坏习惯! 你重视自己的晚餐吗? 和早餐、午餐比 很多人觉得晚餐并没有多么重要 不过,不少疾病都与晚餐有关 晚餐...
开学前第一课 谈如何“沟通” ...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 开学前的一课,学什么?8月25日,在成都新都四中,三百多名师生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