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呢?尽管上海作为国际知名大都市,聚焦于本地人生活的影视剧却屈指可数。然而,影视作品恰恰是传递地方文化、风俗人情的最佳载体。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相关作品。今天我们将为你推荐三部地道的“沪”剧,通过这些精彩的电视剧,你或许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这座城市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上海人。
家庭关系中的两大难题——婆媳矛盾和姑嫂纠纷,在居住于大城小巷中的“上海宁”是如何解决的呢?不妨来看看《婆婆媳妇小姑》。剧中角色登场:一个精明的婆婆、一位艳丽的媳妇,以及一位爱捣乱的小姑,再加上那个夹在中间、两难处境的男主角,他们共同演绎了一段妙趣横生的家庭剧。
这部剧由上海电影电视集团精心制作,在本地拍摄,编剧和主要演员们均是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的人才。这样浓厚的“沪”味让这部剧更具真实感。由于剧情贴近现实、演员表现出色,《婆婆媳妇小姑》还赢得了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实在令人赞叹。
提到另一部电视剧,1995年首播于上海电视台的《孽债》,当时创下了令人瞩目的42.62%的收视率,2008年在东方卫视重播时,仍然荣登年度收视之巅。为何能如此深受上海观众的喜爱?原因就在于它与许多上海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孽债》这部剧由上海电视台出品,改编自作家叶辛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群返城知青的子女从遥远的西双版纳返回上海寻亲的故事。对许多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知之甚少,但有无数中国人正是因为这一历史改变了自己以及后代的命运。
在那个年代,许多上海青年前往全国各地,有的下放到安徽、江苏等地,有的则去往云南、东北等地区。最终,他们大多数返回城市,却把妻儿留在了身后。这样的经历对许多人而言是刻骨铭心的。所以,你不难理解为何《孽债》能在上海观众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它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故事。
另外一部备受瞩目的电视剧《繁花》,则是根据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导演王家卫正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主要演员胡歌、唐嫣、马伊利和陈龙均为地道的上海人,使得这部剧更是渗透着浓厚的“沪”腔。
2013年末,《繁花》首播便引发了强烈反响,之后更是斩获多项大奖。故事设定在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讲述了以“阿宝”为代表的小人物,如何利用时代的机遇与个人才华,在挑战层重的社会环境中奋勇向前,通过坚韧的努力和不屈的决心,逐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人生成长的历程。
在交织着黄河路十里洋场、纸醉金迷的背景下,这些“上海宁”像“阿宝”和“汪小姐”一样,运用流利的上海话在商海股市中披荆斩棘,展现了无数人心目中上海这座大都市应有的繁华与气势。
随着上海逐渐走向国际化,上海人与这座城市的独特个性可能会越来越不那么鲜明(其他城市亦是如此)。想要更加了解真正的“魔都”和“上海宁”,不妨花些时间去欣赏这三部引人入胜的剧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