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平时需要关注哪些指标,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呢?全国已经超过2.45亿有高血压,对于高血压呢,很多人不够重视,还有人虽然重视,但不知道如何进行管理。其实高血压管理需要做好4件事,第一是找出高血压的原因,第二看高血压达到哪一个危险层次,第三看高血压对身体产生了哪些影响,第四高血压管理是否达标。
1.高血压的原因
原发性高血压:占90%以上,常见于中老年人,与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通常找不到明确病因。
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可能由肾上腺肿瘤、肾血管狭窄、慢性肾炎、主动脉缩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妊娠高血压或药物引起。
2:高血压的分级
一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Hg 和/或舒张压90-99 mmHg。
二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 mmHg 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
三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 和/或舒张压≥110 mmHg。
危险分层:血压级别越高,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危险层次越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高血压对身体的影响
心脏:可能导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心绞痛等并发症。
大脑:易引起短暂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塞、大面积脑梗塞甚至脑出血。
肾脏:可导致蛋白尿、血肌酐水平升高,严重时可发展为尿毒症。
4:高血压的管理是否达标
一般人群:最好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65-79岁老年人:最好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若能耐受,进一步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80岁以上老年人:最好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
特定疾病患者:如有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最好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高血压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识别高血压原因、评估血压级别和危险层次、监测高血压对身体的影响以及确保血压管理达标的必要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并发症,保护患者的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