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中午我来到咨询室,刚刚坐下,匆匆走进来一位女生,两只眼睛红红的。我连忙说:“请坐下来,慢慢说。”
阿瑜的情绪好像开了闸,边淌眼泪边抽搐着说:“我就是和我的妈妈闹矛盾,她老是要管我,唠唠叨叨说一大堆废话,烦死啦。”
我为了缓和气氛,故意不经意地问她:“刚刚才与妈妈见过面?”
“不是,才打过电话。她总是不放心我,认为我有什么事瞒着她,不相信我。有几次晚上打电话找我,没有找到,就一定要问我到哪里去啦。我说,去吃晚饭,她都不相信,说我骗她,老是说外面的坏人很多。我请宿舍的同学做证明,她也不相信,说她们的话都是骗人的,很烦人,搞得我一点面子也没有。我和她一说话,就吵架。”
我又问她:“在考上学校以前是不是没有离开过妈妈?”
是的,从小我妈连镇上都不让我去,只要在她的眼皮底下,干什么都可以,随便怎么玩,也不要我做事。出来以后,她老是不放心我,老是怀疑我。清明节前后我晚上入睡不太好,晚上就起来洗衣服,背单词,这次回去人瘦了些,妈妈非要说我吃了东西,我说没有,是洗衣服做事才这样的。妈妈说:“我天天在家里做事,怎么也不瘦的?”,根本不相信我说的话。
我肯定地说:“你的妈妈很喜欢你,很关心你。”观察其表情,她点头表示同意。我启发道:“那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妈妈为什么会如此不相信你,这总是有原因的。有时是不是你并没有出去做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是你又不想让妈妈知道,就扯了谎,可你母亲凭着她的生活经验,发现你没有说真话,就起了疑心,一旦起了疑心,信任感就不再存在。”
阿瑜边点头边说:“我是和同学去理工大学玩的,但如果告诉她,尤其要说晚上回来要坐半小时的公共汽车,她就更不放心。”又说:“她总是要管我,我在南京买的任何衣服,再好看,她也说不好看,每个月给我的零用,只够我吃饭,不让我买衣服。回家后我看见随便什么衣服,只要我说好看,妈妈就给我买。”
“家里就你一个孩子?”
“还有个弟弟。”
“弟弟多大?”
“比我小一岁,化学不会做,请教我,我也不会做。妈妈就说我,学习不认真,弟弟是放下架子来请教你的,你也不会做,上的是什么学校。弟弟的毕业志愿,是用草表填的,我帮他填的时候,字写得比较潦草。妈妈又说我,你写的这是什么字?我气得把表摔了过去,我妈在那里半天都没有说话,摔完我就后悔,可不摔,她就一直在那里说。”眼泪仍然不住地落下,纸篓里已有了好几个小纸团。她虽然嫌妈妈老唠叨、太烦人,但已经意识到自己对妈妈发脾气不应该,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在家里。”
“平时脾气怎样?”
“比较暴躁。”
“你是不是有点像妈妈?”
“是的,她也对别人说,现在不能说我,一说声音比她还响,嗓子比她还高。”
我:“你母亲常年在家,对外面世界的变化了解不够,自然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而你是大学生,平时应该和妈妈多多交流,要把自己了解到的社会展现给妈妈,告诉妈妈社会在发展、在变化,对人才的需要也与过去不同,教育的内容也有所改变,你选择的课程有什么特色,今后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阿瑜不停地点头,看样子这些话她是听进去了,接着她又说:“刘老师,还有一件事,暑假里我想去打工,可家里坚决不同意。”刚刚止住的眼泪又开始淌下,显得很伤心。这是刚才与母亲发生矛盾冲突的爆发点,看样子对立得较厉害。
“那这家公司的负责人看中了你们的哪些特长?”
“负责人说他看中的是能力,而不是学历。我们几个的学习成绩都不太好,关键是要有自信。负责人就是要有自信的人。放假在家两个多月,也没有什么事情,只能听听音乐,不如到外面去增长见识,锻炼一下,无奈,父母不同意。”
“现在摆在你面前有两个难题:一是这家公司究竟怎样,和负责人是同乡,认识主管,这都不能成为你信赖它的条件。二是家里父母的反对。在我看来,这么优厚条件的公司是比较少的,因而对它鉴别的重要程度,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亚于让父母同意你去。我觉得你要去打工,要到社会中去锻炼,都是可以的,但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是很重要的。”
阿瑜有些低调地说:“反正也是试试看。”
我说:“人的一生有的事情是可以试一试,有的事情是不可以试的。有合适的地点可以锻炼锻炼,但如果没有,放假在家怎么会没有事做?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你在外语上可以多花些时间,今后不管是做老师,还是从事其他职业,外语水平都不会嫌高。你现在把本领学好,今后锻炼的机会有的是。”
她停止了哭泣,表情开朗起来,问我:“可我已经和妈妈吵了架,怎么办?”
我有些加重语气地说:“向你母亲承认错误,她把你养这么大,很不容易,不应该惹她生气。另外,要告诉妈妈,你在长大,有了什么想法,打算如何努力,尽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得支持。”
阿瑜有所领悟,开始自我反省:“也难怪我妈妈不放心我,上一次她到南京来,住在宿舍里,晚上来了好几个电话,碰巧都是男的,我妈就说,谁知道这些同学会不会把你带坏。”
她又说:“同宿舍有个同学谈了一个男朋友,还带给自己的妈妈过目。有的同学见我妈妈如此管我,就给我出主意,让我回去把这个事情告诉妈妈,叫她看看别人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还说叫这位同学的妈妈找你母亲谈谈。”
“你想一下,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效果又如何?你的妈妈只会变得对你更加不放心,叮嘱得更多,你说的话她更加不相信。你应该在晚上主动给你母亲打电话,而不要老是让她打电话找你。”
阿瑜马上说:“我以前也打过,可妈妈说,我知道你打电话来,我们就不会打过去了。后来,我就一个月不打电话回去。回家后,妈妈又说,你怎么一个月也不打电话回来?”
阿瑜接着又说:“以前我胖的时候,爸爸会叫我肥猫,买衣服时,妈妈都要拿大尺寸的,唯恐我穿不下。最近瘦了些,妈妈又整天唠叨,还是胖点好,胖才漂亮,真烦!”她要一吐为快,把心中的不痛快都说出来,可这烦恼是她不懂得父母的心才会有的,她还没有长大。
我有些好笑地对她说:“喊你肥猫,那是喜欢你,你想想看,只有和你关系亲近的人才会这么叫你。你的爸爸、妈妈都很喜欢你,你一定要珍惜。”
人在青少年这一发展阶段中,情绪调控容易出现偏差,厌烦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这种由重复出现的带有干扰的事物或活动,引起的负面情绪状态,会使人对过去有吸引的东西,产生反感和焦躁不安,以前开心的事物变得惹人讨厌,长期强烈的厌烦情绪甚至会导致情绪异常或反抗行为。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一方面让她倒出了压在心中的一块块石头。另一方面使她看到了自己的偏激和片面,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大学生,渴望自主,但还不具备一定的实力,非常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这也是家长不放心的。想问题,办事无不留下幼稚的痕迹,其结果只能使母女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冲突更加激烈,自己心里更加厌烦。
阿瑜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和我告别,我的心里轻松起来。从阿瑜哭着进来到笑着出去,可以看出她的厌烦的情绪开始有了改变,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